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诊断性自测题。
第1—3课)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来填在**内。)
1、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至少出现在。
a.400万年前 b.170万年前 c.70-20万年前 d.公元前21世纪。
2、“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
不仅有着优美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经生活着我国境内最早人类。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氏族是原始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它组合的依据是。
a.民族关系 b.劳动关系 c.地域关系 d.血缘关系。
4、某同学绘制了一副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bc. ①d. ②
5、在原始社会,火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我国远古居民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b. 北京人 c.半坡人d. 山顶洞人
6、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时,意思指的就是“中国”)。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还记得是哪个地方吗?
a.元谋b.半坡c.北京d.河姆渡。
7、“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玉米 b.水稻和小麦 c.粟和小麦 d.粟和水稻。
8、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中有一句台词:“人啊,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那么,你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吗?
a.会不会使用工具b.会不会直立行走
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天然火。
9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着群居生活。
10、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安居乐业。下图是某原始居民之居,居住的人应该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11、“务农桑,筑称室,初定家邦;创文字,造舟车,走出洪荒;……巍巍先祖功德,绵绵万世流芳。”孙中山先生的这篇祭文是写给传说中的。
a.炎帝b.蚩尤 c.黄帝 d.禹。
12、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谁吗?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13、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按时间顺序,将我国境内出现的远古人类进行排列,正确的是①山顶洞人 ②半坡原始居民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炎黄时代。
abcd.①③
14、“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5.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有。
定居生活②建造房屋③饲养家畜④制造陶器⑤使用打制石器⑥用耒耜耕地。
a.①③b.②③cd.①②
16、“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出民主精神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私有制 d.等级制。
17、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考古学家发现:有的墓随葬的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表明。
a.个人对随葬品的爱好不一样 b.各地的风俗不一样。
c.家里收藏的玉器多少不一样 d.出现了贫富分化。
18、《吕氏春秋》中,“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说的是。
a.开山劈石,打通障碍。
b.疏导江湖,引水入海。
c.鲧治理洪水,“九年而不利”
d.禹治理洪水,终于获得成功。
年4月5日上午.万众嘱目的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子。这一盛世国业现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
此举,是因为黄帝。
a.曾经打败了炎帝。
b.发明了文字。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编制了乐谱。
20、每年清明节,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和国内民众都会祭拜黄帝陵和炎帝陵,他们这种行为与下列哪个词语最相符。
a.血浓于水 b.忆苦思甜 c.知恩图报 d.认祖归宗。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请回答:1)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况?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人们必须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种什么重大变化?什么人开始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
22.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
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此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什么结构的房子?这种房子的设计者考虑到了哪些问题?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23. 某电视台制作一期“探访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的记录片,工作人员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去探访不同时期生活在祖国境内原始人类的足迹,揭开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之谜。山东临沂某校邀请考察团中的部分人员来学校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为同学们介绍具体情况。
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请考察团人员解答。
1)人类是由类人猿经过漫长的进化而来的,我们应该如何界定远古人类和原始动物类人猿之间的界线?要在中国寻访最早的远古居民考察团出行的第一站应选在**?
2)人类文明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原始人类也不例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请你结合这次探访之旅简单说明一下原始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和演变。
3)我们也常被称为华夏儿女,其他国家常用“炎黄子孙”来称呼中国人,而我们中国人也以自己是“炎黄子孙”为荣,这是为什么呢?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诊断性自测题 (a组)
第4—9课)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来填在**内。)
1.将“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并由此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是。
a.西周 b.商朝 c.夏朝 d.春秋。
2、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牧野大战 ②盘庚迁殷③国人暴动 ④夏桀灭亡。
abcd.②④
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世纪降临之际,我国**将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把它作为中国人民迎接21世纪到来的珍贵礼物送给了联合国。你知道司母戊鼎是什么时期的青铜器?
a.夏朝 b.商朝c.西汉 d.唐朝。
5、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6、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a.晋文公b.秦穆公c.楚庄王d.齐桓公。
7、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8、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a.牛耕 b. 灌溉c. 施肥 d.选种。
9、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管仲改革之时b.周平王东迁之际。
c.商鞅变法之后d.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
10、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13 14 下 七年级语文试卷
13 14学年 下 期初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一 积累运用 30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2分 1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笑着,走着。朱自清 春 2志在千里壮心不已。3 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歌 李白 4随风直到夜郎西。5 山光悦鸟性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6 思乡之情 是中华民族特...
七年级期中数学试卷13
2014七年级期中考试数学学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得分 一 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 2008年5月27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在南京境内举行,火炬传递路线全程约12900m,把12900m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记为 a m b m c m d m 2 下列计算...
12 13七年级生物
七年级生物学科质量监测试卷。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命题人 卢琴。提示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请把所有的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注意不要错位 越界答题!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儿童应该多吃有利于生长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应含有较多的。a 蛋白质 b 糖类 c 脂肪 d 维生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