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9.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
三).重点句子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3、子曰:“见贤思齐焉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岁寒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曰:“其恕乎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道。
四)、重点内容解析。
1、如何理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个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并能灵活运用的人,这句话说明了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诚实的态度,切莫不懂装懂。
二、重点内容练习。
一)从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则孔子语录,试着说说它的现实意义。
示例:孔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给“恕”字下,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今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仍要以此为行动的准则,互相体谅,以礼待人,讲公民道德。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把这则语录译为现代汉语。
2.解释下列词语。
何以: 是以: 下问:
3.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 ”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指三个人 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3)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论语·为政》)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选自《论语·述而》)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
答。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译。4.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答。答案。
三)(1)1.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
“(他)聪敏而且又喜欢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称他为‘文’。”2.凭什么;因此;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3.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
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2)1.c 2.a
3)1.“女”通“汝”,读rǔ,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聪明”讲 2.①了解 ②知道 ③记住 ④知道知道⑤通“智”3.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②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③不能举一反三 4.第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这是一句很好的治学格言。
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二、《世说新语》两则。
一、知识点梳理。
一)、字词:1差( 大致,差不多 )2因 (乘着,趁着 )3至(到 )4去( 丢下 )5讲论(讲解 )(讨论 )6乃至( 才 )(到 )7俄、骤( 不久,一会儿 )(急速,大)8舍去(放弃,即不再等候)(离开,就走了)9期行(约定)(同行)10儿女(这儿当“子侄辈”讲)
11引(牵,拉) 12入门不顾(回头看)
二)、文章主旨感悟。
咏雪》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7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的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
三)、文言常识了解。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他爱好文学,招纳文士,组织编纂了《世说新语》。
四)、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 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2、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3、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去:离开。 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期:约定 。 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引:拉 。 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7、“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8、集:集会。
五)、译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2、未若柳絮风起。
不如把它比做柳絮随风飘舞。
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友人过了正午还没来,陈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
六)、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七)、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二、重点难点练习。
一)、你怎样看待陈元方的“入门不顾”?
示例: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应当即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算作“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中不:__引顾: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又。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谦词有。
7.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答。
七年级古诗文复习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舜发于畎亩之中3困于心。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5康肃忿然曰。6自钱孔入7中轩敞者为舱。8其两膝相比者9矫首昂视。10稍出近之11断其喉,尽其肉。12狼不敢前13场主积薪其中。14盖以诱敌15身已半入。16渚清沙白鸟飞回。17潦倒新停浊酒杯。18夜来城外一尺雪19病树前头万木春。...
20132019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
2013 2014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第5课 世说新语 两则知识巩固 一 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 是六朝志人 的代表作,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述了从汉末到东晋之间士族 文人阶层言谈 轶事,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风气和上层士大夫的精神面貌 生活情况等。鲁迅说可把它 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材料
一 补充注释。1 京中有善 者擅长 会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于厅事之东北角在 抚尺而已罢了 满坐寂然 的样子 遥闻深巷中犬吠远远的听到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喂奶 当是时这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个时候 2 通假字坐,通 座 3 古今异意。会 适逢,正赶上。微 隐隐约约中间 其中夹杂走 跑4 词类活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