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七年级上下册部分知识点汇总

发布 2023-03-01 11:03:28 阅读 3924

七年上册部分。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的统一:

1、秦灭六国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2、建立秦朝的时间:公元前221年

3、都城:咸阳

4、开国皇帝:嬴政。

5、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6、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 1.建立**集权**,最高统治者是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地方推行县制。

经济上: 1.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2.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思想上: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军事上:1.北击匈奴修长城。

2.统一东南、岭南地区,修建灵渠。

二)、万里长城:

1、两端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作用:抵御匈奴的侵犯。

3、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但也有残暴的一面;总体功大于过。

4、问: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答: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朝**的表现:

1、繁重的徭役 2、沉重的赋税

3、严酷的刑法 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二、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起义地点:大泽乡

3、根本原因:秦的**。

4、建立政权:陈 (张楚政权)

5、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1、项羽的功绩: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2、刘邦的功绩: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3、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争夺帝位,刘邦胜利。

四、秦因**导致短命速亡给后世君主留下的启示是什么?

治国应爱惜百姓,以民为本,不能严刑重法,赋役沉重。否则使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最终只会自取灭亡。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

1、汉高祖吸取秦朝**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2、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有哪些?起到什么作用?

1)措施:下令“兵皆罢归家”,增加农业劳动力;

2)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

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1、汉初“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1)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3)减轻赋税和徭役;

4)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5)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文景之治的表现是什么?

答: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1、西汉汉武帝在位时进入鼎盛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1)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

2)思想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3)经济方面:将铸币权收归**,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立盐铁官,实行盐铁专卖等。

2、 西汉初期,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汉武帝的统治。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是怎么做的?起到什么作用?

1)措施: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

2)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为了加强思想统一,汉武帝的措施是什么?产生什么影响?

(1)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2)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4、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1)实行盐铁专卖,把铸币收归**,统一铸造五珠钱。

(2)作用: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的灭亡:公元9年,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光武帝。

3、刘秀建立东汉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治理国家?结果怎样?

(1)措施:

a、减轻农民负担;b、减轻刑法,释放奴婢;

c、合并郡县,惩处**;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

2)结果: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二、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东汉中后期皇帝年幼依靠外戚,长大后依靠宦官从而形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2、后果: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1、黄巾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答: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统治黑暗,反抗情绪蔓延,从而引发了黄巾起义。

2、列举黄巾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意义。

答:(1)时间:184年;

2)领导人:张角;

3)结果:起义失败;

4)意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 时间: 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 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路线:从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2)影响: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

1)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

2)路线: 从山东沿岸出发到达朝鲜、日本

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更重要的一条)

3、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时西域都护的设立:

1)时间:公元前60年

2)意义: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东汉对西域的管理。

1)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

3)班超去世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时期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都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二、名医辈出。

1、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2、华佗 (神医):擅长外科手术、制“麻沸散”、创“五禽戏”

3、列举我国两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1)发明和改进造纸术;

2)华佗制成“麻沸散”。

三、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司马迁;

2、体例:纪传体;

3、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

4、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价值: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作品,影响后世史书的编写。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的兴起

1)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2)创始人:张陵

3)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4)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5)影响:对我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2、佛教的传入。

1)起源于古印度

2)教义: 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3)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4)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年历史下册部分。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1.隋朝建立。

1)时间:581年 (2)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3)都城:长安。

2.隋朝统一。

1)时间: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文帝的统治: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数量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 605年开始开凿。

3、概况: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

4、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

5、连接河流: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6、积极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初步建立: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

2、正式确立: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3、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朝的**。

隋炀帝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劳民伤财。

隋炀帝多次巡游,奢侈无度。

隋炀帝三征东辽,民不聊生。

2、农民起义: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最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在大规模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知识点汇总 上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用an 修饰的名词 形容词 字母。名词 apple,egg,eraser,ice cream,id card,orange,art 形容词 interesting,english,old,字母 e,l,m,n,s,x 名词。一 名词变复数为不规则形式和特殊形式的名词 其他...

七年级生物上下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17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内在条件是要有完整而成熟的胚 环境条件是要有适量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18 根尖由根冠 保护作用 分生区 产生新细胞 伸长区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成熟区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最主要部位 19 花的结构 传粉和受精的过程。20 受精卵发育成胚 胚珠发育成种子 珠被发育...

七年级上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课生命宝贵。1.人类为什么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2条 4页。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体现在 2条 6页 3.人生命的宝贵体现在哪些方面?3条 8页。4.怎样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4条 10页。第二课青春是美好的。5.为什么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2条 14页。6.怎样实现生命的价值?3条 15页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