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下 《美术》知识点归纳

发布 2023-03-01 05:43:28 阅读 7291

七年级(下)《美术》知识点归纳。

1.中国古代画家,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其作品在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上不同于西方的油画。

2.《洛神赋图》的作者是东晋的顾恺之,它是根据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创作的。

3.顾恺之博学多才,擅文学,工诗赋,喜书法,尤工绘画,时人称他“才绝、画绝、痴绝”。在绘画理论方面,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主张。

4.《历代帝王图》的作者是唐代的阎立本,记录了汉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肖像。

5.《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南唐的顾闳中,用长卷记录了大臣韩熙载在家大宴场面。展示了五个场景: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

7.《免胄图》的作者是北宋的李公麟,这是一张表现金戈铁马的白描作品。也是绘画史上杰出的白描画家。

9.白描不施色彩,纯用墨线勾勒形象,画面朴素优美。

10.《泼墨仙人图》的作者是南宋的梁楷,梁楷是大写意人物的开山鼻祖。世人称“梁疯子”。

11.《高贤读书图轴》的作者是明代的陈洪绶。他画的人物形象夸张,有些怪诞。[**:学#科#网z#x#x#k]

12.《女娲补天图》的作者是清代的任伯年,此图隐含着画家对山河破碎、清**腐败无能的黑暗现实的不满。

13.“海派”是清末活跃在以上海为中心的画家群体的统称,代表人物有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14.《九方皋(gao)》的作者是现代的徐悲鸿,该画取材于《列子》中的故事。

15.《开国大典》的作者是现代的董希文。描绘的是2023年10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成立时在天安门举行庆典的盛况。[**:学|科|网z|x|x|k]

16.《儿子素描) 徐悲鸿。

17.《邻居小江素描) 陈丹青。

18.《老房东素描) 徐明华。

19.《黑衣少女油画) 苏天赐。

20.《全家福色粉画) 毕加索。

21.《邻家孩子的父亲母亲》(素描) 徐乐乐。

22.人物头部结构比例是三停五眼:三停指将人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上中下三个等分,即上中下三停,指发迹——眉——鼻底——下颌,这三段距离大体相等。

五眼指的是头部宽度是五只眼睛的距离。

23.**眼睛在头顶至下颌的1/2处,婴儿眼睛在1/2略下处。

24.《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水彩画)的作者是德拉科洛瓦(法国)。

25.《舞女系列》(色粉画)的作者是德加(法国)。

26.《午休》(油画)的作者是梵高,该画仿米勒的《酣睡的收割者全家》(荷兰)。

27.《午休》(仿米勒)的作者是毕加索(西班牙)。

28.《在沙滩上奔跑的女人》(蛋彩画)的作者是毕加索(西班牙)。

29.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

七、坐五、蹲三半;头。

一、肩二、身三头;臂。

三、腿四、足一头。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之一处。

30.《簪花仕女图》是唐代著名人物画周昉的作品。图中精致地刻画了几个唐代仕女在庭院中逗狗、看鹤、持花、拈蝶四段生活情景。

31.中国传统饰物按照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发饰、耳饰、佩饰、手镯、戒指等。

32.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33.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可用水来调节墨色的浓淡。

34.画竹步骤:(1)干 (2)节 (3)枝 (4)叶。

35.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cun)、点、染。

36.主要用笔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等。

37.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学&科&网z&x&x&k]

38.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三大类。

第六课《多变的色彩》

1.色相即每种色彩的相貌、名称,如红、桔红、翠绿、湖蓝,群青等。

2.明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即深浅差别 。

3.纯度即色彩的纯净程度。纯的色色感强,即色度强,所以纯度亦是色彩感觉强弱的标志。[**。

4.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为原色。原色能合成出其它色,而其他色不能还原出本来的颜色。色彩的三原色为红、黄、蓝。

5.间色:由两个原色混合得间色,也称“补色”。间色也只有三种:橙、绿、紫。

红+黄=橙色黄+蓝=绿色红+蓝=紫色。

6.复色:颜料的两个间色或一种原色和其对应的间色(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相混合得复色,亦称第三次色

7.牛顿色环:牛顿发现白色阳光透过三棱镜折射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色光,说明太阳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

他提出“白光是各种颜色的混合体”的理论,光谱中两端的紫色和红色很容易亲近,牛顿就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环,这就是著名的“牛顿色环”。

艾萨克牛顿---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他提出的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基础,他还是数学上微积分学的创始人。

第七课《重复的魔力》

1.重复的形:一个单独的形,我们称为“单行”。把这个单形按照某种方法重复排列,形成一定数量,就可以设计出一件重复构成的作品。[**:z*xx*

2.对称的重复:镜子影像。

3.渐变的重复:单形在重复的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将形的大小、宽窄或色彩逐渐变化,就构成了渐变重复的形式。

4.分解重复:把一个简单的几何形看做“母体”,然后找到一种分解的方法对这个母体进行分解,分解下来的形要求与母体形一致,然后再分解,不断重复,最后将它们组合成图形,这就是分解的重复构成。

第九课《外国肖像画》

1.《少女的肖像》(壁画)古罗马。

2.《自画像》(素描)的作者是达·芬奇(意大利)。

3.《蒙娜丽莎》(油画)的作者是达·芬奇(意大利)。

4.《法国公双人像》(油画)的作者是小汉斯·荷尔拜因(德国);小汉斯·荷尔拜因是继丢勒之后德国著名的画家,同时也是欧洲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他的父亲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因为父子同名,画史上称他为小汉斯·荷尔拜因以区别于他的父亲。

5.《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油画)的作者是扬·凡·艾克(尼德兰);这幅绘画是尼德兰带有风俗画性质的结婚图像。

6.《杜普教授的解剖课》(油画)的作者是伦勃朗(荷兰)。

7.《国王卡洛斯四世一家》(油画)的作者是戈雅(西班牙);是一幅比较典型的团体肖像画;画家用写实的手法,把国王一家人的面目不加修饰地呈现在画面上。

8.《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油画)的作者是委拉斯贵之(西班牙)。

9.《马拉之死》(油画)的作者是达维特(法国);描绘的是法国革命家马拉被杀手刺死在浴缸里的历史事件。

10.《自画像》(油画)的作者是丢勒(德国);是16世纪德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他是既是版画家,也是油画家、建筑师,同时对水彩也很有建树。恩格斯称赞他“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

11.《自画像》(油画)的作者是伦勃朗(荷兰);这幅画是伦勃朗在晚年为自己绘制的《自画像》,画家用写实手法刻画自己正在衰老的容貌。

12.《自画像》(油画)的作者是凡·高(荷兰),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在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革新者。

13.《朵拉·玛尔的肖像》(油画)的作者是毕加索(西班牙),毕加索抛弃传统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将人体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目的是多视点地表现人物不同的面以及多变的情感。

14.《戴帽的芙劳》(油画)的作者是莫迪里阿尼(法国),画家将所画人物的脸形和脖子都拉长并简化为几何形,甚至连最传神的眼睛都不做刻画,但是我们仍能从画中人物脸上读出忧郁的情绪。

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 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 等方面加以描述。2 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半球和半球。亚洲占据了的大部,北面濒临洋,东面濒临洋,南面濒临洋。3 亚洲西部以山脉 河 里海 山脉 黑海 海峡与洲为界 西南以运河与非洲为界 东北隔海峡与洲相望 东南隔海与洲相望。4 亚洲...

七年级知识点归纳

1 同底数的幂相乘法则 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数学符号表示 其中m n为正整数 2 幂的乘方法则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数学符号表示其中m n为正整数 3 积的乘方法则 积的乘方,先把积中各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等于积中各因式乘方的积。数学符号表示其中n为正整数 4...

七年级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 综训 第1页的基础填充。掌握三种远古居民的年代 地点 劳动生活情况。综训 第3页第13题。2 综训 中第5页的基础填充。第8页的15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 的国家。3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居民是 元谋人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居民是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半坡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