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知识点

发布 2023-03-01 05:42:28 阅读 1623

生物学七年级下。

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二、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唾液腺、胰腺、肝脏、胃腺、肠腺。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三.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1.我国的膳食指南: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类、豆类及其制品;少吃肥肉和荤油。

2.食品安全:产地、厂名、生产日期、主要成分、保质期、使用方法、说明书。

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一.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特点:以骨或软骨做支架,内表面覆盖粘膜,内有丰富毛细血管

呼吸道组成: 鼻腔 、咽(消化、呼吸系统共用)、喉、气管、支气管。

数目多,外缠丰富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呼吸系统肺泡特点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肺 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呼吸运动。

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二、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1.能量的摄取:蛋白质17.15千焦/克、 脂肪38.91千焦/克、 糖类17.15千焦/克。

2.能量的释放: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3.影响因素:年龄、性别、体质、 活动的强度。

三.空气质量和健康。

1.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废气、尾气、生活垃圾、尘埃 2.空气质量等级: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3.对健康的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 4.改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植树造林。

5.吸烟的危害:烟的有害成分: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危害:支气管炎、肺气肿、癌症。

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物质运输的载体。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淡黄色,有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组成,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输血和血型:

1.总血量:4000―5000毫升、失血30%危及生命、献血200-300毫升。

2.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o型。

3.输血原则:输同型血、异型输血要慢而少、ab型万能受血者、o型万能供血者。

二.物质运输的器官

1.血管:2、心脏: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倒梨形。

3.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60-100次/分、平均75次/分。

三.物质运输的途径。

1.血液循环。

2.血压: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

高血压:超过18.7/12千帕、低血压:低于12/6.7千帕。

3.脉搏:桡动脉、扁鹊切脉诊断。

四.关注心血管健康。

1.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因素:遗传、先天性因素、酗酒(过量饮酒)、吸烟。

2.保持心血管健康:不酗酒、不吸烟、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按时休息、乐观精神。

一.尿的形成和排出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肾脏:位置:腹腔背面、脊柱两侧、形似菜豆、包含100万个肾单位。

结构:肾脏分为肾皮质、肾髓质、肾盂三部分。

肾小体肾小球:毛细血管球,两端连接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肾小囊。

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外缠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

2.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囊→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尿液(1-1.5l)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的过程(除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3. 泌尿系统肾脏——形成尿液的场所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尿道——由括约肌环绕、排出尿液。

意义: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1.**的结构:人体最大的器官,有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

由上皮组织构成,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附属物:汗腺、皮脂腺、毛发、指(趾)甲。

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1)汗腺分泌部: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由细管构成。

导管:排出汗液。

2)体温调节:通过血管扩张、血流增多和分泌汗液来调节。

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的激素调节。

1、外分泌腺:有导管,主要是消化腺(肝脏、胰腺、唾液腺等) 内分泌腺:无导管、直接分泌到毛细血管,产生激素,属于内分泌系统。

2、内分泌系统: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和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胸腺、胰岛(分泌胰岛素,加速血糖的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原)、肾上腺、**(男)、卵巢(女)

3、有关疾病。

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胞体:构成灰质。

神经元突起:树突:较短、分支多、接受神经冲动。

轴突:较长、分支少、传导神经冲动。

2、神经系统白质:色泽亮白,位于灰质周围,连脑与躯体、内脏。

脊髓灰质:色泽灰暗,位于脊髓**,蝴蝶状、低级中枢、控制简单、低级反射,如排便、排尿。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灰质:构成大脑皮层,有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视觉中枢 、听觉中枢等高级中枢。

脑白质:位于大脑皮层下,连接各神经中枢。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后下方,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

脑干:位于大脑下方,管理人的心跳、血液循环、呼吸。

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分布躯干和四肢。

脑神经:分布头部。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

3、 条件反射:后天性反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大脑皮层参与、例:说、看。

反射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狗试验)

非条件反射:先天性反射,生来就会,低级中枢参与、例:哭、眨眼、**。

4、人类特有的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

四、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提纲。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 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为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既能构成细胞糖类 主要是淀粉 主要功能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又能提供能量脂肪 主要功能备用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 主要功能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可以构成细胞 但不能提供能量...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一。身边的生物。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物可分为 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有细胞构成的。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能够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体内废物 生长发育 繁殖 遗传变异 应激性。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三。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有无生命现象 即生物基本特...

七年级生物上册 济南版 知识点归纳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 植物的呼吸作用。1 实验 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 p60 61 实验步骤2说明了萌发的黄豆种子能产生热量 步骤3说明了萌发的黄豆种子消耗氧气 步骤4说明萌发的黄豆种子能产生二氧化碳 2 呼吸作用的概念 细胞利用氧气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并且将储存的释放出来,供给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