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发布 2023-02-28 10:54:28 阅读 5296

《社戏》虽然写的是童年趣事,但由于时代久远,对于当代少年(尤其是城市少年)来说,会产生许多奇怪的疑问来。不同时代的少年儿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但他们纯真的童心却是相同和相通的,学生会对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感兴趣,教师正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多联系自身的童年经历,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法上,应让学生复述、质疑、讨论和领悟为主。

而《社戏》之美,正是美在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风景,美在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上。因此,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体会文章融情于景的意境美,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精讲。教学中应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去审美,同时,教师应该重视提供背景材料,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品味。

2、《安塞腰鼓》中的力量美。

安塞腰鼓》这篇文章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可能觉得不如《社戏》好把握。首先是这篇文章的描写对象特殊,安塞腰鼓是陕北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全国驰名,享誉世界,他热情奔放,激情而富于震撼力;其次是构思特殊,它没有集中描写某种场面,没有叙述某一连贯的事情,而是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方法,选取了安塞腰鼓的某些激情的片段或侧面,抒写作者强烈的感受;第三是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特殊,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美,而且联想丰富,想象奇特。作者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排比、比喻、对比、反复、拟人等来表现的。

作者还善用叠字、叠词,增添了文章的气势和韵味,极富**美。

因此,教师应采取一种较开放的教学模式,学习本文应以朗读一线贯穿,于充分诵读中体会它的情感,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并通过多**手段的辅助,加深对安塞腰鼓场面的理解,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领悟本文的力量美。

3、《竹影》中的童真美。

竹影》一文不但平实、淡雅,而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处处表现出一种和谐美。从构思、取材角度看,本文别具匠心而又自然流畅。“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

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这句话为人物的活动背景渲染了清新、和谐的氛围。月光下,摇曳的竹影牵动了天真烂漫的童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了美,于是,他们开始绘画。

这一切,被有深厚艺术功底的。

爸爸”看见了。他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不知不觉地让孩子领悟到了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真可谓“引入门墙无意中,寓教于乐见匠心”。从主题上看,本单元是围绕“文化艺术”而展开的,这篇文章的主题可挖掘为体验、感悟艺术之美,而这个艺术之美又源于孩子们无邪的童心。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小时候,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这篇文章写“我”和小伙伴们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看见(月光底下的人影)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就蹲在地上争论起来,“是口里的热气吧”还“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

没有解决,华明又描起影子来了。兴之所至,想到什么干什么,没有约束,只有小伙伴们之间童真童趣、天真烂漫,和睦友好,这是一种何等惬意的境界!

学习这篇文章,应该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童稚的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感悟当中的童真美。

4、《观舞记》中的阴柔美。

观舞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舞蹈者的一场精彩的舞蹈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舞蹈风格上来比较,如果说《安塞腰鼓》表现阳刚之美的话,《观舞记》则表现阴柔之美。

舞台艺术是很难用语言艺术来表达的,能够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场精妙的舞蹈更为不容易,这需要高超的语言技艺。作者将自己主观的感觉融于文字当中,运用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美好的视觉形象转化为美好的语言形象,生动而鲜明地表现舞蹈的阴柔美。例如“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又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等句,描绘出轻盈的舞姿、娇媚的神态、优美的身段,使人感受到无限的温柔的美。

新课标多处提到“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观舞记》正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感染、审美熏陶的最好例子。教学中,宜将朗读与想象充分融合,在读中感受美、体验美,发现美,进而得到审美体验、提升审美品位,培养审美情趣。

5、《**》中的变化美。

**》这篇文章描写了一场精彩的**表演,表现了**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全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表演者精彩的表演和听众的反应。表演有变化,听众的反应有变化,行文更是有变化。

描写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而睡,继而发生火灾的场景,写声音由远而近、由内而外、由微弱到喧闹、由缓慢而急快、由简单而纷繁、由一家而涉及乡邻,由静到动,由动到闹,又由闹转静,由静转大闹,淋漓尽致地表现**表演的精湛奇妙,思路清晰有序,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第一个场景形成波澜,第二个场景过度承接,声情潜伏,第三个场景是情节发展的高潮。文章正面描写**表演的精湛奇妙,还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侧面描写听众的反应,有力地烘托了**表演的精彩。

表演开始之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表演开始后,“伸颈”“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听众初入情景,尚能自持;“意少舒,稍稍正坐”,表明听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听众恨不得赶紧逃脱,说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失去了自持能力。三处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演的内容极富变化,听众的反应又随表演的内容变化而变化,行文跌宕起伏,有轻重,有缓急,波澜不定。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感受其中的变化美。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单元目标解读

单元目标解读 第四单元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 人生之舟 选编的四篇课文,包含四种体裁 纪念白求恩 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植树牧羊人 是一个绘本 走一步,再走一步 是一篇记叙文,诫子书 是一封书信正文的节录,是议论为主的文言文。教授本单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 作者的情感体验及对...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单元目标解读

单元目标解读 第四单元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 人生之舟 选编的四篇课文,包含四种体裁 纪念白求恩 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植树牧羊人 是一个绘本 走一步,再走一步 是一篇记叙文,诫子书 是一封书信正文的节录,是议论为主的文言文。教授本单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 作者的情感体验及对...

新目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

unit 4 1.where 一词的用法。where 为 在那里 引导特殊疑问句,后面跟的系动词是is 还是are 主要取决于主语是单数还是复数。where is lucy s coat?主语coat为单数,用is where are the balls?主语balls为复数,用are 找错 w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