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0蓝天双语七年级练习

发布 2023-02-27 08:04:28 阅读 7926

蓝天双语七年级练习3030

1,选正确的一项()

a发令枪响后,刘明同学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获得第一名。

b每到夜幕降临,柳州的小吃街便人声鼎沸,那场面十分壮观。

c 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d,明代大学士宋濂小时酷爱读书但家境贫寒,只能向别人借书来读,几年下来所借之书有一人高,可谓著作等身。形容著述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2, 送张四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2分)

暮画面:枫林尽染红了,太阳快要西坠,此时送张四,我满怀愁思!

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2分)

3)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冷山与冷月——“冷”字正点出了寂寞与孤独的处境;凄清的猿声——就连猿也为之凄凄哀啼。

在别离时刻,安上这些景致,营造这种基调,那是悲上加悲,使得离人的伤心无以复加。因此,这里是缘情生景,因景生情,情景互融。

示例二:通过对别后情景的想像(“冷山月,清猿无断时”)表现了别离时刻的悲伤之情。

乙文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

”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及其日中如探汤( )2)元帝异之(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

3.【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晋明帝数岁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

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

“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

”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

“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两小儿辩日”和“晋明帝数岁”两文的体裁有何不同?各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是寓言故事“晋明帝数岁”属记叙文。

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晋明帝数岁”告诉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不同!第一次是从客观角度,第二次是从个人情感角度。

1.(2分)(1)热水(2)对……感到惊奇。

2.(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

4.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意思同即可)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意思同即可) 聪慧(意思同即可)

文学体裁:诗歌、**、戏剧、散文。

蓝天双语七年级语文练习

蓝天双语七年级语文练习 1021 1,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告示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 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2分 它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答案有2个,你喜欢哪一个?抄答在横线上。答。1 好。因为它内容概括 语言精炼 句式整齐。2 不好。因为它语气生硬,而且 什么 的指代不明确。2 综合实践活动...

蓝天双语七年级语文周练习

蓝天双语七年级语文周练习 9025 1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2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洒遍了牺牲的血雨。3 心中的风雨来了。4 赤壁 中借用典故,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是。诗中的 周郎 是指 三国演义 中的英雄人物是。5 浣溪沙 一词中最能表现他乐观旷达的性格的句子是。6 多行不...

蓝天双语七年级语文

姓名。1,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卢梅坡的诗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a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b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长处。c 任何人和事物都有千秋 d 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2,下面是学生习作中的一段话,请修改其中的两个病句。进入了实验初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