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4 3聚落

发布 2023-02-20 11:16:28 阅读 4478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学目标】1.运用**说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分析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城乡差异,理解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教学难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出示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同学们看到的**分别描述的是乡村和城市,我们通常把乡村和城市统称为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由人们的居住地农村和城市引入对聚落的学习。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聚落与环境。

1.学生对照课本,完成相关内容。(聚落与环境)

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2.学生**学习: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什么是聚落,使学生知道聚落的概念及其类型。

明确: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乡村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人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2)学生观察城乡景观**,结合教师的提示、指导及自己对城乡的了解进行讨论,比较城乡景观的主要差异。(从房屋、道路、商店、医院、学校、农田、鱼塘、人口分布、自然景观的改变等方面去进行比较,完成下列**中的内容)。

(3)教师指导学生读图4.13,通过读图了解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并联系已学过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相互交流。

使学生得出世界上的聚落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的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答案。

明确: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聚落分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4)教师指导学生读图4.14和4.15,找出聚落的两种形态。

世界上聚落的形态各不相同,平原地区呈团块状,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

5)**: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读下图,分析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上图中民居分别反映了当地什么气候特征?

答案:浙江民居:降水丰富;西亚民居:炎热干燥;北极民居:气候严寒;东南亚民居:气候湿热。

分析上图中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案:浙江民居房顶倾斜,便于排水;西亚民居厚墙小窗,隔热防风沙;北极冰屋,就地取材,保温。

追问:民居的建筑风格,只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吗?

学生思考明确:不是。民居的建筑风格也受人文条件的影响,如经济条件、文化特色、宗教信仰等。

过渡: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学生对照课本,完成相关内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2.学生**学习。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课后活动题,并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保护、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

明确:不同的聚落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2)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学生举例说明。

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师生一起梳理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边检测,边质疑,边归纳知识要点。

课后思考:1.在旅游中,你还发现了哪些不文明现象?我们如何去做?

2.请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设计一条文明标语。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板书设计】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学案 1

世界的聚落 学案。一 学习目标。1 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2 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 形态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 学习过程。1 看课本p61找一找怎样才形成聚落。聚落的两种形式是和。2 收集资料城市 乡村景观 说明城市居民聚落乡村聚落居民。3 收集资料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那些城市...

七年级地理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 聚落教案3 知识目标 1 知道什么叫聚落,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2 知道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 如何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有文化特色的传统的聚落建筑。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和分辨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从 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 ...

七年级地理聚落教案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 聚落。培元中学执教 时间 教学目标 理解什么是聚落,通过读图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