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组教学研讨活动总结

发布 2023-02-08 04:37:28 阅读 4334

四年级数学组教学。

研讨活动总结。

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实践近一年了,从起初的懵懂到理论上初浅认识,从曾经的质疑到之后的认同,从片面的实践再到大胆的应用,其中的困惑曾经如迷雾般笼罩于脑海中。是啊,新事物往往就是这样,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在实践中逐渐感受它的魅力!

本学期,根据教学方案。

的要求,我们组三位教师在精心地研讨之后,向全校数学教师呈现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将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三角形的特性》三节概念课,旨在挑战概念教学,尝试在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发现和**更多的问题,让概念教学在“模式〞中更为生动,更有内涵,更为高效!

下面我将结合研讨的三节课,谈一谈在“情境的引入〞、“自学的设计〞、“后教的引导〞中,一些粗浅的做法和思考,希望更多教师参与研究概念教学,共同分享研究的成果。

一、引入适当简捷的情境,让数学更为有趣。

在以前的模式课教学中,存在一种现象:所有讲课教师的第一句话〔像台词一样〕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目标是×××虽然简捷明快、直入主题,在形式上直接将学生从课外拉回到课内,但如果天天如此一般,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欲望又会有多少?为什么要教学这些内容?

学生。的心中是否会有这样的疑问?毕竟是小学生,他们所需的更多的是兴趣。因此,这三节课的导入都设计了相关的、简捷的情境。

例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中课始的谈话,“豆豆身高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说大约0。

98米或1米。哪个是准确数?哪个是近似数?

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较大数的改写》的导入环节,出示了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各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让学生读一读,感受到由于这些数都比拟大,在读、写起来都不太方便,如果我们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能把这些大数简单化,由此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三角形特性》在课始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所比划的平面图形〔三角形〕,并尝试自己画出三角形,在猜想中、在挑战中、在简捷的情境中,学生进入了本课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是基于生活的,是基于学生的需要的,自然简捷而贴近学生生活的,因此,我们认为在运用“模式〞时,应多方考虑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喜爱的、有趣味的数学,才能到达真正的高效。

二、引入活动参加重点,让自学更为有效。

自学指导〞是桥梁,它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自学指导〞是拐杖,它引导着学生不断地发现与探索;“自学指导〞更是教学的灵魂,它展现着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因此,自学指导的设计应尽量在言语上简单化,在内容上重点化,在操作上可行化。

例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自学指导:①求小数的近似数时,根据需要用〔〕的方法保存一定的小数位数。②0。

984保存两位小数、一位小数、整数分别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较大数的改写》自学指导:

①将一个数改。

写成用“万〞作单位的小数,可以在〔〕位的右边点上〔〕,在数的后面加上〔〕字。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呢?②保存一位小数是在哪个数的根底上进行保存?

看的是哪一位?如果保存两位小数呢?这样设计,用简短的提问,用填空的形式,指导学生在自学时更多的关注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更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再如,《三角形特性》一课,自学指导中“画一画〞、“标一标〞、“试一试〞,采用了“活动〞与“结论〞同在的方式设计了两次自学,力求让学生在“动〞中学,边操作边学习,边尝试边感悟,逐步形成对概念的初浅理解。并利用之后的“填一填〞,将形象的活动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这样既是对本课重难点的凸现,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策略,提升了自学的效果,逐步提高自学的能力。

另外,自学指导还应在教学的一定时机实现必要的回归,不能把指导做为一种形式,而应当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自学的效果,回扣本课的重点所在。

三、适机引导拓宽视野,使后教更为生动。

在“模式〞运用的初始阶段,由于经验所限,我们总感觉课堂上缺少了什么。老师的嘴巴好似被什么束缚了,“让学生去讲、让学生发现、让学生感悟〞,在这样的理念下,课堂似乎“空洞〞了许多,尤其是这样的模式研讨课,有时感觉不到老师的作用在**?这是不是运用“模式〞的必然结果?

实那么不然,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的作用应该说是更重要了,不仅要在课前认真的研读教材,预设可能发生的情况,更要在课中学生讲解时认真倾听,抓住时机引导发现,对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因此,在设计“后教环节〞时,思考得更多了。

例如:《三角形特性》一课“三角形的定义〞教学中,在先学环节的“画中感悟和反例辨析〞后,教师运用提问:“你认为在画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

〞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学生的答复和补充,逐渐加深了对三角形的认识,完善了对概念的理解,之后又通过对关键词“围成〞、“三条线段〞的理解,使学生从图形语言逐步地过渡到数学语言,在纠错中提炼,在实例中解析,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地升华。

再如,“三角形底和高〞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尝试画高,由于书中只给出了最根本的锐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而且是最简单的一条高,对于优生来说,他们知道的远不止这些,因此,在“先学〞时,有意的参加了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尝试画出不同的高,并在“后教〞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不同三角形中所画的不同的高,在错误中辨析明理,在不同的高中感受“对应〞,这样的“异中求同〞,这样的引导,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三角形“高〞的真正含义,明白了“底高对应〞,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高不仅仅是教材所呈现的一条〕,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再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后教环节中,教师利用两条数轴,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保存的位数越多,精确度越高〞这个书本未提及的知识。《较大数的改写》当检测更正学生初步掌握改写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的四步“分一分、点一点、写一写、读一读〞。

这些引导或是告知,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中更多的是需要教师有这样的教学智慧。

总之,我们不能刻板地去套用“模式〞,更多时候,“模式〞是一种理念的影子,我们所需要的是找到、研读到里面所蕴涵的理念,用它指导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四年级数学组教学研讨活动总结

先学后教,精讲多练 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实践近一年了,从起初的懵懂到理论上初浅认识,从曾经的质疑到之后的认同,从片面的实践再到大胆的应用,其中的困惑曾经如迷雾般笼罩于脑海中。是啊,新事物往往就是这样,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在实践中逐渐感受它的魅力!本学期,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我们组三位教...

四年级数学组

2015 2016年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教研组教学计划。一 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为重点 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和发展性 处理好社会需要与学生发展 数学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 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注重应用意识 数学...

四年级数学组

体验成长。2004年度第二学期。三 四年级数学组教研工作总结。遭遇问题 问题1 如何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学校的品牌学科 数学,我们不仅关注着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发展,我们更关注着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之间惟有依托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使数学学习成为恒久的自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