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感是重要的语文能力,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教学中应从语感实践、语感分析和整体感知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能力训练方法。
语感是指人对语言的直觉感悟与规范运用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迅速的领悟和驾驭能力,并能品味出其中的情趣。
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加强语感实践训练。
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说、读、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这种联系系统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了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它是获得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诵读吟咏。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其语感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美读吟诵的指导。指导朗。
第1页。共5页。
读的关键之处,不应只注重节奏重音、急缓顿挫的标示,而应把重点放到朗读的根本——怎样在朗读中拓展想象、涵养美感上。通过吟咏诵读引导学生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言上的形象感受,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以触发学生的语感。
2.培养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果,只有加强写作实践,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所以,必须以学生为训练主体,重视阅读和写作。关于读写能力问题,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它说明读和写的联系十分紧密。要能写,必须多读。对于中学生来说,重在多读、多涉猎、增见识,力求读懂,最好能背熟。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逐渐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把读和写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当然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老师有必要在读物的选择、阅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
二、要加强语感分析训练。
语感分析,就是让学生在语感实践中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扣住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借助于语言知识,联系生活体验,深入品味语言,使学生进一步领悟语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揣摩、品味语言。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从而具备理解能。
第2页。共5页。
力。(1)根据语境,解读语意。如鲁迅先生的散文《秋夜》中的一句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从字面来看,介绍墙外有两株枣树,从修辞来看,这利用“反复”修辞格没有必要,不如说成“我后园墙外有两株枣树”还精炼些。
但作者是有意这样写的,他隐含着作者寂寞、凄清、苦闷的心情。(2)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在形象、情感的基础上,领悟出语言文字所蕴藉的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体验课文所提供给我们的社会生活,以扩展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贺知章《回乡偶书》之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从字面上理解:孩子们看见陌生的老人走来,感到很奇怪,所以笑着寻问客人是从**来的。
但寄于孩童的“笑问”背后,则是诗人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客的悲凉。这看似平平淡淡的问话,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起。(3)运用想象,意会语言。
我们可以利用朗读后产生的直觉思维,调动学生过去的情感体验,力求让他们脑海中浮现出作品中所描绘的画面,进而展开想象、创造意境,产生形象语感。如读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想象那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勾勒出一幅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图,以培养他们想象的能力。
第3页。共5页。
有了丰富的想象,学生捕捉到语言文字中的信息,形成鲜明的内心视像,产生领会能力,激发了形象语感。
三、要加强对整体感知语言的训练。
文章的整体性要求读者具有整体的感悟,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深刻体会作家情感和作品的语言风格。训练整体语感应注意:
1.要总体把握语言。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接着,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
“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阕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结合写作背景来看,学生就会理解这首词表现的内容。
这就从整体上感知了语言,既挖掘了意境,更透过语言把握了词的主旨。
2.要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细细品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对提高语感分析能力大有益处。
如《故都的秋》的开头,“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提纲挈领,笼罩全篇,结尾“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
第4页。共5页。
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热爱之情。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开头一句就给我们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结尾一句不仅呼应开头,而且点名了散文的主旨,强化了中心。可见,把握了文章的开头,就能感悟出全文的基调;领悟了结尾的点睛之笔,则能把握全文的中心。
总之,语感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良好的语感不是靠学生自己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5页。共5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能力试题
80分钟 号数成绩。一 积累题目 40分 1 写出5句你最喜欢的名言或格言。10分 2 写出两首描写春天的诗歌。10分 3 在中间各填一个字,与周围的字组成另一个字。6分 4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物名。8分 1 像 般咆哮2 像 般叽喳。3 像 般狡猾4 像 般勤劳。5 像 般笨拙6 像 般温...
四年级语文能力竞赛试题
1 判断题 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错误的在括号里打 共10分 1 厌恶 延误 烟雾 演武 这些词的声母和韵母是一样的。2 蕴藏 淤泥 纠缠 关健 灌溉 这一组词语没有错误。3 科学家通过对蝙蝠的研究,发明了雷达。4 喧闹 是 清静 的反义词 违犯 是 遵守 的反义词。5 无忧无虑 张口结舌 满腔怒火 是...
四年级语文能力测试复习 四
2008四年级语文能力测试复习 四 句子部分。一 句子变脸。把字句。被字句。5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游客们被黄果树瀑布惊呆了。1 把下列句子改成不同问号但意思不变的句子。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一天一夜不回家呢?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