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教学案例分析

发布 2023-01-27 08:52:28 阅读 2271

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热与温度》教学案例分析。

罗平县富乐镇乐峰完小王彬。

教材分析: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将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地测定水温,并带领学生**热水变凉的规律。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三个部分:

第一,形成温度概念。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实验---将手指分别插入冷、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杯内,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接着请学生就这个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会悟到,光凭手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物体的冷热要用一个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引导学生懂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定物体的温度。

第二,学习测定水温,学习使用温度计。测定水温的关键是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 测三杯水的温度,是测量水温的一次演练。

第三,**热水的降温规律。热水变凉是生活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学生可能从未想到过其中的科学道理。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在于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特别是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降温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去**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实验结束后,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来解释这个现象,这是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

1、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温度计、烧杯、多**课件、不同温度的水。

教学过程:一、 认识温度。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学生站起来。(学生讨论后站起来) 好!

你们是你们小组当中感觉最灵敏的,老师来测测你们的感觉是不是灵敏? 看,桌上有三杯水,左边是一杯冷水,右边是一杯热水,中间的是温水。请将左手食指放入冷水中,将右手食指放入热水中,感觉到冷与热了吗?

好!检测你们手指灵敏的时候到了。将左手食指放入温水中,再将右手食指放入温水中,感觉到的冷热一样吗?

(不一样)。

以做游戏的形式导入,学生较为感兴趣,选手指感觉灵敏的同学,是为下面感觉到的冷热不一样做铺垫,将左右两只食指插入温水,哪只冷一些,哪只热一些?(右手冷一些,左手热一些) 是这样的吗?

可是同一杯水,它们冷热应该一样的啊!怎么会一只冷一些,一只热一些呢?是不是我们感觉出了问题?

(原先右手放在热水中,突然放到温水中,就会感觉冷一些,而原先左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感觉就会热一些。) 噢,是这个原因致使我们感觉到的冷热程度不一样。(板书:

冷热)其实,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板书:温度)它的常用单位:

(板书)摄氏度当我们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时,就要借助科学仪器——温度计。

二、正确使用温度计。

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三杯水的温度?(想)那好,我们先得学会怎么使用温度计,老师介绍,大家要听仔细。借助刚才桌上的三杯水,抓住学生急切想知道桌上三杯水温度的心理,激发学生测量的欲望,为学习使用温度计做下铺垫。

出示温度计,这就是温度计,它是用玻璃做的,很易碎。所以使用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为了方便大家观察,教师指着温度计各部分一一介绍:

(1)这最下端红色的叫液泡,这红色的一条叫液柱,上面还有刻度,每一小格就是1度。(2)测量时,液泡要完全浸在水中,而且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否则测出来的温度就会不准。(3)读数时,要使视线与液柱的最顶端水平,液柱顶端指向哪个刻度,就是多少摄氏度。

但要注意,一定要等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数。

大家清楚了吗?好!看看老师教具上的温度是多少?

(学生读数)改变液柱的高度,学生继续读数。大家会测量水温了吗?好,我们就来测测这三杯水的温度。

注意,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测量过程中,要分工合作,及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温度。 开始测量。 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一至两组测量的数据) 我们发现热水的温度较高,温水的温度一般,冷水的温度较低,你们都是这样的吗?

三、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大家这么快就学会了使用温度计,并且测量了这三杯水的温度,真了不起。大家知道,一杯热水放在这里,它会渐渐变凉,也就是温度在下降。那么它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呢?

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还是均匀下降呢…… 学生猜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快——慢,慢——快,均匀)教师:为什么这样猜?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热水是在渐渐变凉的,但至于怎样变的,学生可能没有细想过。这里教师设问“它的温度怎样下降后”紧接着追问,使得问题的指向性更明,学生思考的难度大大降低。科学课中的**并不等同于猜谜语,它是要有根有据的)

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学生答:

测。师追问:怎么测?

我只测一次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呢?一次看不出变化?

两次呢?(也不行)那你认为测几次? 7、对,必须经过多次测量,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大家统一一下,测6次好吗?那隔几分钟测一次呢……一分钟时间太短,可能不易发现其中的规律,时间长了,又怕来不及,我们就隔2分钟测一次吧。为了时间的准确,老师用秒表给大家记时,2分钟时间一到,老师会报时,你一听到报时,就把观察到的温度及时记录下来,好不好?

除了测量次数和时间间隔,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正确使用温度计)。

老师觉得大家还需要分工合作,保持安静,仔细观察,有时记录。教师通过一系列引领性的提问,化解了此次实验中的难点,在宽松和谐的对话中和学生共同制定了活动方案。

实验操作:这里可以派一组学生上来操作,其他学生观察,也可以老师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数据记录下来。

大家通过实验数据能发现什么规律?(先快后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思考回答。

为了直观地看出这种变化,我们往往用曲线图来表示。出示小黑板: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

下面就根据第一小组的数据来画曲线图。师生共同步作曲线图。

大家看图,0分钟到2分钟,线段坡度怎么样?(较大)说明温度下降较快,8—10分钟的线段坡度呢?(较小)说明温度下降较慢,这说明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大家知道为什么温度变化是先快后慢呢? (热水刚到入杯中时与周围的温度相差较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拓展延伸,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提问: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降到和周围环境一样的温度)。

教学反思:在准备这一堂课的时候,我就遇到了一些难题。 第一,科学书中的活动一,“先将左、右手食指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水中。

”编者是想通过此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的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从而引入使用温度计。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首先,三杯水的温差,要调整好,温差小了,根本感觉不到其中的微妙处。

(常温下的水在20度左右。)温差大了,热水的温度就会相对高一些,但又不能太高,不然会烫伤学生,这可麻烦了。最后,我只好将冷水的温度降低,把冷水放入冰箱冷藏。

但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课的最后有这样一个环节:热水的温度是否一直降下去,降到什么时候为止?

这会不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呢?其次,课本安排将两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课前,我进行了多次实验,感觉到分先后放入温水,其效果更加明显。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案例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案例。导体和绝缘体 大张庄小学。四年级组郭东霞樊亚强李吉娜。精品文档。课题导体和绝缘体。1 科学 经历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 科学规范 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2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案例

导体和绝缘体 课题。导体和绝缘体。科学 经历检测一块橡皮地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地 科学规范 计划去检测更多地物体,能对所收集地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地实证精神 认真细致地 习惯和安全用电地生活意识。科学知识 通过自行 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木头》教学案例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木头 教学案例。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木头 教学案例。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学 青岛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第10课 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以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自由活动和拓展活动四个板块的形式呈现,充分体现了以 活动为核心的理念。活动准备列举的实验材料 酒精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