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这道试题是由知名数学教师总结出来的四年级行程问题型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试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例4 幸福村小学有一条200米长的环形跑道,冬冬和晶晶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冬冬每秒钟跑6米,晶晶每秒钟跑4米,问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第2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圈?
分析这是一道封闭路线上的追及问题,冬冬与晶晶两人同时同地起跑,方向一致。因此,当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他比晶晶多跑的路程恰是环形跑道的一个周长(200米),又知道了冬冬和晶晶的速度,于是,根据追及问题的基本关系就可求出追及时间以及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
解: ①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所需要的时间:
200÷(6-4)=100(秒)
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他所跑的路程应为:6×100=600(米)
晶晶第一次被追上时所跑的路程:
4×100=400(米)
冬冬第二次追上晶晶时所跑的圈数:
600×2)÷200=6(圈)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⑤晶晶第2次被追上时所跑的圈数: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400×2)÷200=4(圈)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第七讲行程问题
编者的话 这道试题是由知名数学教师总结出来的四年级行程问题型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试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本讲中,我们研究两个运动物体作方向相同的运动时,路程 速度 时间这三个基本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例1下午放学时,弟弟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步行回家。5分钟后,哥哥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也...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第七讲行程问题 三
编者的话 这道试题是由知名数学教师总结出来的四年级行程问题型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试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例4 幸福村小学有一条200米长的环形跑道,冬冬和晶晶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冬冬每秒钟跑6米,晶晶每秒钟跑4米,问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第2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圈?分...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第七讲行程问题 六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第七讲行程问题 六 编者的话 这道试题是由知名数学教师总结出来的四年级行程问题型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试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例7自行车队出发12分钟后,通信员骑摩托车去追他们,在距出发点9千米处追上了自行车队,然后通信员立即返回出发点 随后又返回去追自行车队,再追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