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计算》说课稿

发布 2023-01-16 20:39:28 阅读 6122

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计算》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加减混合计算》是第一课时内容,是根据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单元内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做本节课的阐述。一、教材分析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是在学习了连加、连减之后,进一步研究数的计算。在编排上与连加、连减基本相同,也是配合例题各安排了一幅情境图,用图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同时还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和第一步算出的得数。

图形编排的处理,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从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加减混合对学生以后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减打下基础,以上知识对学生后续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种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2)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看图、说图、理解图意,了解语言和图案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3、情感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加减混合计算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美的情操,让学生了解加减混合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是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同时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那么,怎么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呢?我准备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一、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嘴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教学过程设计。

接下来我将重点向各位专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首先通过一个电脑的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创设一种探索的情景:动物王国联欢会,所有的小动物都来参加巨大的盛会,树上机灵的小猴,草地里奔跑的小鹿,蹦跳的小兔,小猫、小狗……都来了,还有湖里欢乐游玩的4只白天鹅,这时又飞来了3只白天鹅。

抛出问题: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湖里一共有几只白天鹅?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4 3。再显示从7只天鹅里飞走了2只的场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提出问题:现在湖里还有几只天鹅?教师配合学生说的在4 3后面板书“-2”把算式写完整“4 3-2”,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在4加3后面减2?应到学生观察图画说清图意,说明算理,从而实现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讨论:

结合图上的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组织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根据学生说的出示:4 3-2并标明计算顺序。

启发学生思考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7减2?

进一步的我们设计第二个情景:“草地上原来有4只小鹿在奔跑打闹,突然离开了2只后,又跑来了3只”连续变化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说出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小鹿?”结合学生回答写出算式并板书:4-23=()启发学生思考:

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顺序以及算理,配合学生说的出示思维线并板书:4-2 3=5。

通过情景的设计引导同学们进行**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加减混合式题,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结合一年级学生学情特点,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设计闯关练习,闯关一:首先帮助小猴解决问题:小猴爬到树上首先摘了7个香蕉,不小心掉了4个,接着又摘了1个,现在小猴手中有几个香蕉?

通过闯关练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的学习习惯。为什么要设计闯关一内容呢,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闯关二:

出示课本75页做一做练习: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并说明算理,同时我们设计闯关2的内容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加减混合计算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闯关三:

完成课本76页计算题,在完成本题时我力求练习形式新颖,有趣,我会采用**车,抢答等形式汇报计算结果。同时我们设计闯关三的环节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体现我们教材的前后呼应与连贯。通过一系列的闯关练习,师生互动,让学生分析,思考然后及时的进行小结。

下面是我本节课的一个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体现严谨美观,起到画龙点睛构建知识结构的作用。三、教学反馈与评价。

1、教学反馈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即教师以观察学生的语言,表情及答题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本节课设计三个反馈环节:①通过闯关抢答,巩固练习达到知识技能目标;②通过练习说图意,交流、汇报达到能力目标;③通过课后练习,应用实践达到感情德育目标。

2、教学评价,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有创新的要给予表扬,有知识障碍的,给予耐心的引导、纠正、鼓励,通过教学评价以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四、教学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说明数学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授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为此本节课作以下几点设计说明:

1、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围绕“引发—探求—归纳—应用”四个环节组织教学,如在例题中通过情境设计,引发问题的产生,探求归纳加减混合计算顺序,加强应用与实践来组织教学过程,注意知识间的衔接与连贯,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启发与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辅以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皆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步步深入,从各个反馈层面收集信息,保证师生的思维同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这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3、加强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动眼(及观察)、动嘴、动脑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知识传授过程转化成学生认知的探索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探索获取知识的途径。

思考问题的方法,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在学习中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也体现了“一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4、重视教学过程中思想的渗透,创造出创新的思维空间。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加 减混合 说课稿。说教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学习笔算书写格式,掌握简便写法。2 过程与方法 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的...

二年级数学培优9 混合计算应用题

9.买5枝玫瑰花用去30元,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2元。1枝康乃馨要多少元?10.1枝菊花要8元,1枝玫瑰花比1枝菊花便宜2元。48元钱可以买多少枝玫瑰花?11.白皮球有40个,红皮球比白皮球少5个,蓝皮球有7个。红皮球的个数是蓝皮球的几倍?12.迪迪有98枚邮票,强强有80枚。迪迪送给强强几枚...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教材结合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已有经验分步算式的基础上,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进一步理解运算顺序,试着解决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学情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 连减,有了很好的计算基础,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