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发布 2023-01-15 17:24:28 阅读 8903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118119页直角的初步认识及做做画画练习二十六第59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用具:三角尺一副。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

判断再分别说明各部分名称。

2、找出三角尺上的角。

二、新授。1、认识直角。

1)说明:三角尺中的一个是直角。

2)出示另一把三角尺上,找一找其中的直角。

3)在自己的三角尺上找一找直角。

4)说明:直角也可以画出来(示范板演),再用直角符号┐标出来。

5)找出直角的顶点和边。

2、举例生活中的直角。

3、教学直角的判断。

1)教学判断的方法。

2)练习做做画画的第1题。

4、教学画直角。

1)示范画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请学生说说画直角的步骤。

2)学生练习做做画画第3题,要求画后标上直角符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做画画第2题。

师生一起折纸,折出直角标上符号。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题。

1)学生判断,并标上符号。

2)指出:只要与三角尺的直角重合,就是直角。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6题。

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中各有几个直角?

4、完成练习二十二第题。

四、全课文小结。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样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五、作业。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练习二十二第7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 课本第118119页直角的初步认识及做做画画练习二十六第59题。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2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用具 三角尺一副。教学过程 一 复习1 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判断再分别说明各部分名称。...

小学二年级数学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 课本第118119页直角的初步认识及做做画画练习二十六第59题。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2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用具 三角尺一副。教学过程 一 复习。1 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判断再分别说明各部分名...

小学二年级数学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 课本第118119页直角的初步认识及做做画画练习二十六第59题。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2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用具 三角尺一副。教学过程 一 复习。1 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判断再分别说明各局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