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章科学复习提纲

发布 2023-01-08 19:23:28 阅读 4760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复习提纲。第1节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内,其中是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

2.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的形式存在。在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水的状态可以发生改变。

3.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

水循环的类型:

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 陆地---大气。

水的循环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陆地水上得到不断补充):海洋---大气--陆地。

水循环的环节: [

水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4.大气水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冰川的更新周期最长。水体更新快慢与水体总量、水循环的活跃程度等因素有关。

5.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的水。显然,它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如果这个地区的水循环十分活跃,水资源就比较丰富。

6.我国江河平均径流总量居世界,但人均拥有的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尤其是北方更加明显。

7.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水分多少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水母的含水量达98%。

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 水。

第2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电解。

备注: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目的增加水的导电性。

口诀:氧“正”氢“负”;氧“少”氢“多”(氧“1”氢“2”)。

实验现象:1.电极上产生的现象:有气体产生。

2.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变化:液面下降。

3.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4.验证两种的气体所采用的方法:

氢气(负极):直接点燃→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具有可燃性。

氧气(正极): 1、直接点燃的木条→木条燃烧的更旺。

2、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结论: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通电。水 →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3节水的浮力(非常重要;重中之重)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气体),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阿基米德定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非常重要)

注意:①浮力的大小跟液体(气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气体)的体积有关,而跟物体的体积、密度以及物体浸没在液体(气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多少等无关。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3.液体的浮沉条件及判定(物体是实心的)

1)取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物块上浮 (最终状态漂浮:f浮=g;v排 物块下沉(最终沉入底部,但浮力总小于重力:f浮+f支持力=g;v排=v物)

物块悬浮(f浮=g;v排=v物。

(2)取决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

ρ物<ρ液上浮 (最终状态漂浮:ρ物<ρ液;v排ρ物》 ρ液下沉(最终沉入底部:ρ物》 ρ液;v排=v物)

ρ物=ρ液悬浮

3)浮沉条件的另一种比较方法:根据g=mg,f浮=m排g可得比较m和m排。

m m>m排下沉(沉底)

m=m排悬浮注意: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上浮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处于漂浮状态(f浮=g);

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4.浮力的计算方法:

1)压力差法 f浮=f下-f上。

2)称重法 f浮=g-f拉。

3)平衡法(漂浮或悬浮) f浮=g

4)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ρ液**排。

5.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航天员水下模拟训练:根据悬浮时,f浮=g

2)密度计: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计的原理工作的。因为f浮=ρ液**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特点:刻度不均匀,上疏下密;上面读数小,下面读数大。)

3)轮船:利用“空心”法在不增加物体自重的条件下增大排水体积,获得更大的浮力,最终使船漂浮。

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根据f浮=ρ液**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液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4)潜水艇:潜水艇是在不改变浮力的条件下,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5)热气球和飞艇:采用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6)特殊情况下物体不受浮力:比如桥墩,打入河床的木桩等等。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注意:溶液和浊液的根本区别是溶液具有均— 性和稳定性。

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3)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备注: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第5节物质的溶解

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的。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压强)等。

注意:溶质、溶剂的质量[, 物质的溶解性,只影响能溶解的数量。

2.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

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

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等。

3.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5.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溶液的浓和稀是溶质在溶液中含量的多少,它与温度的变化、溶剂量的多少无关,不受条件的限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则是指溶质的溶解是否达到最大程度,要受温度和溶剂量两个条件的制约。那么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间的关系如何呢?

注意:(1)饱和溶液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

(2)同一种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6.在科学上,我们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四要素: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表示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即达到饱和状态)能溶解食盐36克 。

根据溶解度的计算。

1.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要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溶液一定要是饱和的。

2.由于在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确定的,因此溶解度跟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

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级:

8.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通过实验测出物质在各个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运用数学方法可以绘制出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 ;

(2)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3)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

(5)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过饱和溶液,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或降温结晶)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复习提纲

初二生物复习提纲 双子叶植物 具有两 叶植物 花生 白菜 向日葵 豌豆 芒果 单子叶植物 具有一 叶植物 小麦 水稻 甘蔗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 1 内在条件 要发育完全,完好无损,已通休眠阶段,且在种子的寿命之内 2 外界条件 适量的水分 充足的氧气 适宜的温度。竟的过程。提出问题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复习提纲

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复习提纲。第一节花的结构和类型。一花的结构。结构功能。花柄连接茎 支撑 输导。花托着生花的各部分。花萼 萼片。花被保护作用 花花冠 花瓣 花丝支持着花药。雄蕊。花药里面有花粉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花蕊柱头接受花粉。雌蕊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子房子房壁。胚珠 珠被 受精卵 受精...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 一

学习目标 1.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了解水体的分布,了解水的循环。2.了解水的组成和一些重要性质。3.理解密度的概念 公式和单位,会进行有关密度的计算,学会对物质密度的测定。4.理解压强的概念 公式和单位,会进行有关固体压强的计算,了解水和液体压强的特点。5.理解浮力的概念 公式和单位,会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