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 二

发布 2023-01-08 19:14:28 阅读 6800

本章复习(二)

学习目标】1.知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涵义,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特征,能区分溶质和溶剂。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并能加以区别,了解溶解度的意义,会查阅溶解度表,了解外界条件对固体物质溶解性溶解度的关系,会进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3.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能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

4.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了解形成晶体的方法。

5.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了解水污染产生的原因,知道污水的处理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

课堂学习设计】

[知识要点]

一、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1.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特征是均。

一、稳定。2.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水是常见的溶剂 。

3.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 ,特征是不均一 、 不稳定 ,其中悬浊液是。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不饱和溶液则是在上述条件下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要注意 “一定温度” 和“一定量溶剂”两个条件。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1)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2)对熟石灰这类物质而言:在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中,改变温度则与上述物质相反。

3.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三、溶解度。

1.溶解性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溶解性大小主要由溶质溶剂本。

身性质决定,还与温度等外界条件有关。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

所溶解的质量。

3.根据20℃时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可以将溶解性分成四个等级:

>10克为易溶 ;1~10克为可溶 ;0.0l~1克为微溶 ;<0.01克为难溶 。

4.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曲线。

(2)表示的意义。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两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物质溶解度相等;

③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点所示温度所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的计算。

①注意点:要强调温度条件和饱和状态;

②基本公式:s=×100克;

③饱和溶液中,m质、m剂、m液对应成比例。

四、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p=

计算时溶液不一定饱和;

(2)溶液的稀释问题(浓缩)

关键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五、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

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非晶体没有。

2.结晶方法。

蒸发溶剂:用来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如氯化钠。

冷却热饱和溶液:用来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

六、水的利用和保护。

1.水资源及水资源的分布。

2.水的净化。

混合物分离方法。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100克,若要使其浓度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d )

a.增加氯化钠10克 b.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1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克。

[解析] 有关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根据定义应是溶质质量除以溶液质量,则有。

a. =18.2% b. =18.2% c. =10% d. =20%

[例2] 图1—47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1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2l克,50℃时硝酸。

钾的溶解度为86克,试问:

(1)a点的涵义?

(2)在50℃时93克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10℃,有多少硝酸钾晶体析出?

(3)图中c点代表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如将该点所表示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①应加多少克硝酸钾晶体?②将原不饱和溶液温度下降多少度?③仍维持原温度不变,应蒸发多少水?

[解析] (1)a点表示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6克(2)设析出晶体的质量为x

x=32.5克。

(3)①可将c点向上平移到a点,即加硝酸钾晶体86克—21克=65克。

②可将c点向左平移到b点,即降温50℃—10℃=40℃

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y=75.6克 [答] 略。

[例3] 把50℃时甲物质的溶液100克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掉10克水后有4克晶体析出,另一份恒温蒸发掉20克水后有10克晶体析出,求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解析] 甲溶液等分成两份,两份溶液性质相同,则第二份溶液的蒸发可看成两次蒸发,先蒸发10克水,再蒸发10克水,那么第一次蒸发后溶液是饱和溶液,再蒸发10克则析出甲晶体6克。

设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x

x=:60克答] 略。

[例4] 实验室要配制2000毫升浓度为10%、密度为1.07克/厘米3的稀硫酸,需98%密度为1.84克/厘米3的浓硫酸和水的体积各多少?

[解析] 这是一个溶液的稀释问题,要抓住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还要注意体积不能简单加减。

设需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x

x×1.84克/厘米3×98%=2000毫升×1.07克/厘米3×10%

x=118.7毫升。

需水的质量为2000毫升×1.07克/厘米3—118.7毫升×1.84克/厘米3=1922克。

约需水的体积为1 922毫升。

答] 略。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 一

学习目标 1.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了解水体的分布,了解水的循环。2.了解水的组成和一些重要性质。3.理解密度的概念 公式和单位,会进行有关密度的计算,学会对物质密度的测定。4.理解压强的概念 公式和单位,会进行有关固体压强的计算,了解水和液体压强的特点。5.理解浮力的概念 公式和单位,会根...

八年级科学下第一章复习

八下科学第一章练习1 1 两根形状相同的钢棒,甲的一端靠近乙的一端时,乙转动起来,则可判断 a 甲棒有磁性,乙棒无磁性 b 乙棒有磁性,甲棒无磁性。c 甲 乙都有磁性d 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可能。2.如图所示,开关s接通后,两个通电螺线管将 a 相吸。b 相斥。c 先相吸 后相斥 d 先相斥 后相吸 3...

八年级第一章科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 科学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复习提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 陆地 大气和生物体内,其中是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2.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的形式存在。在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