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 一

发布 2023-01-08 19:09:28 阅读 5991

【学习目标】

1.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了解水体的分布,了解水的循环。

2.了解水的组成和一些重要性质。

3.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进行有关密度的计算,学会对物质密度的测定。

4.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进行有关固体压强的计算,了解水和液体压强的特点。

5.理解浮力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对浮力进行计算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沉条件的应用。

6.能用密度、压强、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学习设计】

[知识要点]

一、水的分布和循环。

1.水的分类。

1)根据水的状态分。

2)根据水中含盐量的多少分。

(3)根据水在地球上的积聚情况分。

对人类最重要、关系最密切的是陆地淡水。

2.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

(2)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水的循环。

1)地球上的水循环: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之间的互相转换;

2)最重要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循环、。

二、水的组成。

1.水电解能产生氢气和氧气 ,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水的重要性质。

纯净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标准状况下沸点为。

100℃ ,凝固点为 0℃ ;水有一种异常现象,即 4℃ 时密度最大。

三、水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用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来表示,公式为。

ρ= m/v ,单位有千克/米3 和克/厘米3 等。

2.密度的应用。

利用密度知识可以:(1)求物质的质量;(2)求物质的体积;(3)鉴别物质;(4)判断物体是否空心。

3.学会有关密度问题的计算。

4.学会测物质的密度。

(1)测物质密度的原理是 ρ=m/v ;

(2)测量方法: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

四、水的压强。

1.压力。(1)压力是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2)压力的特点:

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作用点:在被压物体上;

③大小:可能与重力无关。

2.压强。(1)压强是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科学量,大小与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2)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称压强,公式为 p= f/s,单位为牛/米2,该单位的专门名称为帕斯卡 。

3.有关压强的计算。

(1)分析压力和受力面积分别是哪个、多大?

(2)注意单位的统一。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5.液体(水)的压强。

(1)液体对支撑它的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可用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计算公式为p=ρ液gh。

五、水的浮力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向上的作用力——浮力的作用。

2.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液**排液=g排液。

(1)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出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无直接关系;

(2)计算浮力时ρ液的单位是千克/米3 ,v排液的单位是米3 ;

(3)浮力的计算公式也适用于气体。

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对浸没在水中的物体:

(1)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物,v排液 (2)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v排液=v物;

(3)当f浮 对于实心物体:

(1)漂浮时ρ液》ρ物;

(2)悬浮时ρ液=ρ物;

(3)下沉时ρ液<ρ物。

4.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根据漂浮原理制成;

(2)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沉(浮力不变)。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一只瓶的质量为200克,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00克,若先在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878克,然后在瓶内再装水至满瓶满,称得瓶的总质量为1318克,求金属颗粒的密度。

解析] 该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为700克—200克=500克,则该瓶的容积v===500厘米3

金属颗粒的质量m金=878克—200克=678克

瓶内再装满水,水的质量m'水=1318克—878克=440克,水的体积v'水===440厘米3

所以金属颗粒的体积v金=500厘米3—440厘米3=60厘米3

金属颗粒的密度ρ金===11.3克/厘米3=11.3×103千克/米3

[答] 略。

[例2] 一位芭蕾舞演员的质量与一头大象的质量之比为1:200,大象每只脚的着地面。

积是芭蕾舞演员与地接触面积的100倍,求演员对地的压强和大象站立时对地的压强之比。

[解析] 演员和大象对地的压力之比应等于重力之比,也等于两者质量之比,即f1:f2=1:200,大象站立时四只脚着地,由题意可知,大象站立时与地的接触面积是演员的400倍,则压强之比可求。

因为f1:f2=g1:g2=m1:m2=1:200

s1:s2=1:(4×100)=1:400

所以p1:p2=:=2:1 [答] 略。

[例3] 如图1—41所示,装有铁块的小烧杯漂浮在水面上,当将杯中铁块取出并投入水中后,水面的高度将如何变化?

[解析] 方法一:烧杯和铁块原先漂浮在水面上。

则有f浮=g杯十c铁。

即ρ水v排g=g杯+g铁。

整个杯子的排水体积为。

v排==+当把铁块投入水中后,杯与铁块排开水的总体积为v'排=v杯排+v铁。

因为g铁=ρ铁v铁g,g杯=f浮杯=ρ水v杯排g

所以v'排=+

比较v排与v'排的表达式,因为ρ铁》ρ水,所以v排》v'排,铁块投入水中后水面将下降。

方法二:将烧杯和铁块看做一个整体,因为原先两者一起漂浮在水面上,故有f浮=g总。

铁块投入水后,g总不变,由于铁块受到杯底对它向上的支持力n,所以整体受到的浮力减为f'浮=g总—n,即知f'浮方法三:如图1—42所示,设想将铁块从杯中取出,用细线挂在杯底,使其不与杯底接触,此时杯和铁块受到总浮力与排开水的总体积与原先一样,都是f浮=g杯+g铁,v排=f浮/ρ水g。再设想将细线剪断,铁块将沉入杯底,而杯子因失去向下的拉力将向上浮起一些,这将使杯子排开水的体积减小,于是水面将下降。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 二

本章复习 二 学习目标 1.知道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的涵义,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特征,能区分溶质和溶剂。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并能加以区别,了解溶解度的意义,会查阅溶解度表,了解外界条件对固体物质溶解性溶解度的关系,会进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3.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

八年级科学下第一章复习

八下科学第一章练习1 1 两根形状相同的钢棒,甲的一端靠近乙的一端时,乙转动起来,则可判断 a 甲棒有磁性,乙棒无磁性 b 乙棒有磁性,甲棒无磁性。c 甲 乙都有磁性d 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可能。2.如图所示,开关s接通后,两个通电螺线管将 a 相吸。b 相斥。c 先相吸 后相斥 d 先相斥 后相吸 3...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试卷

第一章试卷。一 选择 2分,50分 1 金属锇的密度为22.6 103千克 米3 中子星每1厘米3的物质有1013克,脉冲星核的密度为1015克 厘米3,超巨星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7万分之一,上述物质密度最大的是 a 金属锇 b 中子星 c 脉冲星核 d 超巨星。2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