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1 水在**。
1、地球上水的分布:(看书上)
2、水的存在形态:
固态水,如___液态水,如___
气态水,如___如何证明我们周围存在气态水?__
3、水与生命。
⑴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
⑵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种子的发芽等。
⑶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如沙漠中的骆驼和仙人掌)
4、水的循环(★本节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能够看图进行描述)
水循环的途径:
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水陆间水循环(大循环)
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海上内循环(小循环)
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陆上内循环(小循环)
水循环的意义:通过水循环过程,使得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2 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实验:
装置(认识)
现象:在两个玻璃管中都产生了气泡,并且负极(阴极)一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阳极)一管的两倍,v负:v正。
气体的鉴定:电源正极的一端→产生氧气,鉴定方法。
电源负极的一端→产生氢气,鉴定方法。
结论。2、水的其它性质:
3 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 。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ρ=m/v
3、单位:克/厘米3 千克/米3 (要注意两种单位的相互换算)
1克/厘米3= 千克/米3 (或=103千克/米3 )
密度单位的物理意义:
如: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
4、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它的密度和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为什么?)
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5、密度的计算与应用。
应用一:物质的鉴定与鉴别(利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
应用二:证明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
6、不规则形状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
⑴固体质量的测量――天平。
⑵固体体积的测量――尺子测量(规则几何体)
用量筒通过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
⑶液体质量的测量――天平液体体积的测量――量筒。
4 水的压强。
一、 压力。
1、概念:物体之间由于互相而产生的力。
2、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意义不同(即它们的定义)
力的作用方向不同:
压力重力――
力的作用点不同(重力在物体的重心,而压力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3、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
**活动――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⑴可能与与所受的大小有关;
⑵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针对第⑴种假设,可以在同样的下施与不同的压力;
针对第⑵种假设,可以在同样的下提供不同的受力面积。
获得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成比,与受力面积成比)
二、压强。1、概念:单位上所受的大小,表示的物理量。
2、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3、单位:帕斯卡(帕)pa 1帕=1牛/米2(含义。
4、压强知识的应用。
⑴生活应用(能够对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加以解释)
增大压强的办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办法――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
⑵计算。5、 浮力。
1、浮力的存在: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一切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产生的浮力。
2、浮力的方向。
3、浮力的施力物体:__或___
4、浮力的测量方法:__法(弹簧秤测出物体在空气和浸在液体中的读数差)
5、浮力的产生原因。
6、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f浮=g排=ρ液**排。
**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的关系,了解**过程)
7、物体的沉浮。
受力分析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一般受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二者之间的关系:
当f浮>g 物体___当f浮=g 物体___当f浮<g 物体___
密度判断法:
ρ液___物,物体上浮;②ρ液___物,物体悬浮;③ρ液___物,物体下沉;
注:(要注意物体在水中的各种状态:浸没、浸入、漂浮、悬浮、下沉)
8、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⑴密度计和船的原理和应用:
密度计和船都是___状态下工作;
船在密度较小的液体中,吃水较___反之则较___
密度计的刻度为上___下___密度计又分___和___两种;
⑵潜艇的浮沉原理:通过改变来实现浮沉;
⑶气球和飞艇利用___的浮力来工作,通常充入密度较空气___的气体;
6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溶液。1、物质分散在水中悬浊液都是___物;
浊液乳浊液。
2、溶液。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液的特性的混合物。
3、悬浊液和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如。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物质。 如。
两者的特点:不均。
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却能溶解在其他溶剂里。
如。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按浓度分为___和___
、分类浓溶液___是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稀溶液___是不饱和溶液。
按是否饱和分 (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
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___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___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3、溶解度:__下,__溶剂里达到___时,所溶解溶质的克数。
反应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
或 (溶液必须是的)
5、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
内因: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决定。
固体气体外因
外因:与溶剂的温度有关。
硝酸钾、蔗糖、硫酸铜等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6、 食盐、氯化钾等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气体、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7、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分数常用___或___表示;
8、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关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建立在溶液是饱和的基础上,是该温度下最浓的溶液)
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从溶液中析出的固体称___它具有等特性;
2、结晶的方法适用于。
适用于。9 水的利用和保护。
1、常见的水净化方法是:__法、__法、__法;
2、沉淀法:用明矾、活性炭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沉淀液体中不溶性的固体杂质;
过滤法:用溶解、过滤等方法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蒸馏法:用加热、蒸馏、冷凝等方法分离液体混合物(沸点不同);
结晶法:将溶质(可溶性的固体)和溶剂分离开;
3、过滤操作的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复习
3 音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不同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的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复习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一 知识梳理 1.声音的产生 声音由物体而产生 换法 声音具有 2 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3.声音的传播需要都可以传播声音。不能传声。4.声音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形成 计算 5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两个因素相同温度下,声音在金属 液体 空气中的传播速...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音复习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第一章声课堂练习。让我们启航 一 长度的测量。1.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8毫米的是 a 物理课本的长度b 乒乓球的直径 c 木铅笔的直径d 图画纸的厚度。2.小明同学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长度,得到数值,但忘记写单位,请补上合适的单位。1 一支铅笔的直径为7.52 一支圆珠笔的长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