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

发布 2023-01-07 13:36:28 阅读 3875

2024年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 一名中学生的身高160 ()

a. kg b. s c. cm d. n

2.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a. dm、cm、mm、μm b. μm、mm、cm、dm

c. mm、cm、μm、dm d. μm、

3. 有五位同学轮流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8.

23cm,18.65cm,18.24cm,18.

25cm,18.22cm.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是( )

a. 18.318cm b. 18.32cm c. 18.235cm d. 18.24cm

4. 如图所示是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 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 1cm、5.50cm b. 1cm、8.30cm c. 1mm、8.30cm d. 1mm、2.80cm

6. 使用受潮而膨胀的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其测量结果( )

a. 比真实值大 b. 比真实值小 c. 跟真实值一样 d. 无法判断。

7. 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b. 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c. 误差是由测量者的粗心造成的。

d. 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8. 下列语句中加点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

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 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 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10. 如图所示是一个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为5m/s

b. 从计时起再经过2s,物体又前进了10m

c. 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11. 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20m/s和30m/s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20m/s和30m/s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是( )

a. v甲>v乙 b. v甲<v乙 c. v甲=v乙 d. 无法确定。

12. 下列四幅图象能反应匀速运动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甲、丁 d. 乙、丁。

13. 为宣传“绿色出行,地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18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

3km,则( )

a. 小张速度最大 b. 小王速度最大。

c. 小李速度最大 d. 三人速度一样大。

14. 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于子弹穿鸡蛋前后的两帧画面,如图所示,已知拍摄两帧画面的时间间隔为6.0×10-4s,则子弹的速度约为( )

a. 80m/s b. 180m/s c. 280m/s d. 380m/s

15. 湖北省第十四届中****会于5月17至27日在秀美山水宜居名城--湖北黄石成功举行.在百米赛跑比赛中,黄石籍男运动员小磊同学赛出了个人最佳成绩.经过计算,他的百米赛跑平均速度约等于( )

a. 2.5 m/s b. 3.3 m/s c. 7.0 m/s d. 11.1m/s

二、多选题。

16. 在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 运动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长。

d. 以3m/s的平均速度作变速运动的物体,每秒钟前进3m

17. 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 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 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 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18.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歼一2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选择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静止的( )

a. 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b. “歼一20”战斗机。

c. 天空的云彩 d. 地面的房屋。

19.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线量起。

b. 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线。

c. 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线来读取数据。

d. 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三、填空题。

20. 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物体的长度记录为___cm.

21. 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两个交通标志牌的要求,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大桥至少需要___h,汽车的最大速度是___km/h.

22.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可判断,该木块做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m/s.

23. 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

24. 如图所示,一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的,若以岸为参照物,白鹭是的___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25. 小刚同学测量橡皮的宽度,记录5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

51cm,2.52cm.2.51cm,2.

5cm,2.53cm.该同学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cm,其中明显错误的一次结果是___根据以上记录,被测橡皮的宽度是___

26. 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cm.

四、计算题。

27. 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400m,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这次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8. 一火车以144km/h的速度驶向一竖直山崖隧道口,距离隧道口a处时鸣笛,经2s听到回声,求火车鸣笛时距隧道口多远?司机听到回声后多长时间到达了隧道口?(v声=340m/s)

答案和解析。

答案】1. c 2. b 3. d 4. d 5. d 6. b 7. d

8. d 9. b 10. d 11. b 12. d 13. d 14. b

15. c 16. ab 17. abd 18. ab 19. ac

20. 1mm;3.80

22. 匀速;0.9

23. 337.5s

24. 静止;运动。

25. 0.1;2.5cm;2.52cm

26. b;3.45

27. 解:

1)由v=可得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s1=v1tl=20m/s×100s=2000m;

2)由v=可得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所用的时间:

t2===50s,则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v===16m/s.

答:(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为2000m;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6m/s.

28. 解:(1)火车的速度v2=144km/h=40m/s,根据v=可得列车鸣笛后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s1=v1t=340m/s×2s=680m;

2s内火车前进的距离为:s2=v2t=40m/s×2s=80m;

根据关系式:2s=s1+s2;

火车鸣笛时距隧道口距离为:

s=(s1+s2)=×680m+80m)=38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隧道口的距离:

s3=s-s2=380m-80m=300m,根据v=可得,司机听到回声后到达了隧道口需要的时间:

t===7.5s.

答:火车鸣笛时距隧道口距离为380m;司机听到回声后到达了隧道口需要的时间为7.5s.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 测量的意义及其单位。1 测量的意义 如图甲所示,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那个较长?如图乙,中心的两个圆那个面积较大?先目测,在用刻度尺测量,通过测量我们会发现ab和cd一样长,中心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由此说明仅凭感觉判断一个物体的大小 长短,有时...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 测量的意义及其单位。1 测量的意义 如图甲所示,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那个较长?如图乙,中心的两个圆那个面积较大?先目测,在用刻度尺测量,通过测量我们会发现ab和cd一样长,中心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由此说明仅凭感觉判断一个物体的大小 长短,有时...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试题

雅思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测试卷。注意 把答案填入背面答题卷中。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36分 1 某同学测得以物体的长大约是24.58cm,则他测得的准确值和估读值分别是 a 24cm 和0.58cmb 24.5cm和8cm c 24.5cm和0.8cmd 24.5cm和0.08cm 2 下列叙述中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