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诗词五首》《过零丁洋》教案

发布 2023-01-05 04:29:28 阅读 4047

《过零丁洋》教案。

教学目标: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浣溪沙》两首诗,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教学难点:

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渡荆门送别》、《秋词》、《赤壁》二、学习《过零丁洋》1、朗读古诗。

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2024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

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2024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2024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2024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

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2024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2024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2024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3、讨论: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4、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

5、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6、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7、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8、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9、背诵这首诗。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别了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 导入新课教师导人。1997每7月1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离开了祖国100多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新闻,这则新闻就是报道这件激动人心振奋国威的事件的。板书课题。二 自主学习。师 这篇新闻全面生动地报道了中英两国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的全过程,...

八年级语文 语文版 上册导学案 25 诗词五首

八年级语文 语文版 上册导学案 25 诗词五首。一 字音字形。挂罥 布衾 庇护 黍米开轩场圃 鸡豚羌管千嶂 萧萧箫鼓蕲水 塘坳重阳丧乱 怒号突兀 二 重要词语。1 重点词理解。1 挂罥。2 突兀。3 丧乱。4 何由彻。5 把酒。6 就。7 边声。2 一词多义辨析。3 词类活用解释。1 箫鼓追随春社近...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21 《小石潭记》

21 小石潭记。直击考点。1.翻译字词句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3.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和借景抒情的写法4.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1 给加点的字注音。1 篁 竹 2 卷 石底以出 3 为坻 4 佁 然不动 5 寂寥 无人 6 翕 忽 7 幽邃8 犬牙差 互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