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目标:、1、朗读背诵古代诗词2、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3、了解及理解诗词内容。
4、体会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5、了解写作手法重点及难点:
1、了解及理解诗词内容。
2、体会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因为作家众多、题材广泛、形式丰富而素负盛名。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首古风,情感奔放旷达。
二、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美誉。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写作目的。
这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
四、写作背景。
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753年(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五、理解诗词内容(赏析+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这篇诗词是十分有名的,其中的诗句像“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都十分精彩,令人过目不忘。但是,如果我们停下来,细细地读一读,也许就不难看到,像“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样散文化的长句子,在诗歌中是多少显得有些不同寻常的。而“昨日之日”“今日之日”又是何等奇特的一种修辞呢?
当我们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时,也许会诧异,一句之中竟能连用两个“水”字和三个“愁”字;而读完全篇,我们更不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样高亢的情调何以竟会一转而变成了“举杯销愁愁更愁”的骚动和不平。所有这一切在一瞬间便产生出令人惊异的效果,仿佛是一个新的发现。而一篇优秀的作品正是永远在期待着发现,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呼唤着发现。
这首诗一上来就用两个极长的句子来写诗人骚动不安的心情,由此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诗人将“弃我去者”和“乱我心者”突出地摆在句首,并形成了一个自然的语气停顿。而后面的“昨日之日不可留”和“今日之日多烦忧”,则用了四个重复的“日”字,造成了语言行进中的停滞,更加强了那种彷徨、纷扰不定的心情。
从意义上说,“昨日之日”中只要一个“昨日”就足矣。这两句如果写成“昨日不可留”“今日多烦忧”,意思上不仅没有什么损失,反而是更近于诗的凝练了。但是,这两句却因此失去了它们特有的散文式的节奏,而这散文式的节奏在这里原是有助于传达诗人纷扰不宁的心情的。
因此,从感情的表达上说,这“日”字的重复和这散文化的长句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诗人想到时光流逝,昨日一去不返,心情是怅惘的。可是今日却又只是徒然地带来烦忧,不免要在莫知所适之中,过去、消失,成为又一个不可复得的“昨日”。那么,诗人如何能够从这烦忧到怅惘、怅惘到烦忧的循环中得救呢?
诗的第。
三、四句,于是另起话题:“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面对着辽阔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了酣饮高楼的豪情逸致。
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了诗人豪迈阔达的胸襟。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上句赞美。
李云的文章有刚健道劲的建安风骨,下句以“小谢”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这两句自然关合了题目中“谢朓楼”和“校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进一步渲染双方的豪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这一豪情壮志不仅是诗人酒酣之时的兴致所至,更是他崇高理想和远大报负的真实流露,反映了他因对现实不满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这两句笔酣墨饱,既与诗的开端相吻合,又淋漓尽致地把“长风万里”的境界推向了昂扬的情绪高潮。
然后诗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里,就更强烈的感觉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诗人的愁思汹涌,恰似谢朓楼前滚滚东流的溪水,刀斩更流,酒浇更愁,诗人极欲摆脱忧愁,可又无技可除。“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此两句写饯别时的感叹,为全诗的又一大转折。
最后两句,写饯别时作者的自明心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里兼有放浪不羁倔然不仕两层意思,也流露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饱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一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贯注着豪迈慷慨的情怀,显示着一种雄壮豪迈的气概。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诗中完美地统一起来,而自然与豪放的语言风格也和谐地结合了起来。
六、中心思想。
全诗词语慷慨豪放,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着追求。
七、情感表达的特点:
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古代诗词曲三首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曲三首。一 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诗的炼字和初步体味诗的句法。2 背诵这三首诗词曲。3 进一步学一点诗的韵律。二 教学过程设计。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一 导入 复习送别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
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诗词曲三首
诗词曲三首 学案。主备人审核人 八年级语文组。一 学习目标。诗歌中所蕴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富有特征的景物描写。诵读 体味 欣赏。二 学习过程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简介 李白,子太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才智高远。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有道士吴筠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但...
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学案 诗词曲三首 复习
诗词曲三首 复习学案 090610 主备审核 复习目标。1正确背诵并默写三首诗词。2理解三首诗词的主旨。3赏析三首诗词中的名句。复习过程。一板题,示标。二读背三首诗词的内容,主旨,及名句赏析,十分钟后开始考试。三考 一 根据诗意填空。1李白用比喻说明忧愁无限难以排解的句子。2 表现诗人忧愤之列,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