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3 1导学案

发布 2023-01-03 20:06:28 阅读 9592

“三段六环节”绿色高效课堂导学案。

教师导案)课题:3.1温度。

导入:47页,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一、提示课堂学习内容1.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2、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重、难点预见:(重)温度计的使用。

(难)温度计的使用。3.易错(混)点剖析:

学生学案)备课人:

二、自学导引。

1、温度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准确么?2、要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常用的温度计有;;.

3、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0c的意思是。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沸水的温度是,分别用和表示。和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二、阅读p49温度计的使用,完成练习。

1、温度计的量程是指:温度计的分度值是指:2、观察p48常用温度计插图,参考课外资料,完成下表。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四、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流程(一)温度和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测温度的仪器叫。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制成的。

3、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等(二)摄氏温度。

1、温度的物理量用表示,温度的单位符号用表示,读作。

常用温度计量程分度值构造使用方法。

体温计。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五、尝试练习(学困生、边缘生展示平台)

2、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1.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读数应在()

度,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a.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上升时进行b.温度计内液体上升到最高处时进行3、温度的读法:

例如:37℃读作37摄氏度。如果读成:

摄氏37度是错的。c.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下降后进行d.

温度计内液体匀速下降时进行4、常见温度①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②沸水的温度:③人体正常体温(三)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时,要先观察它的()和().

1、估: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2、选: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3、没:当堂训练。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4、候: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1.

下图表示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5、稳:等它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6、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量液体中。7、平: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8、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数值+单位)。

(四)体温计。

1、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为。

2.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

2、体温计有一个缩口,其作用是当温度降低时缩口的水银柱自动断开,玻璃管的水银就不会流回玻璃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泡内,水银柱仍显示被测物体的示数。

所以用体温计测体温时___填可以或不可以)从腋窝拿出来。a.36.

90℃和38.60℃b.37.

50℃和38.60℃3、由于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下次使用时要___一下。六、小结收获成果(一)温度和温度计(二)摄氏温度。

三)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四)体温计教学补充:

c.36.90℃和37.50℃d.37.50℃和37.50℃教学反思:

学科组长签字、评价:

教研组盖章。月日。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班级姓名 学号 一 选择题 每题3分 1 如图1所示的变阻器四种不同接法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当滑片向右移动时,电路中灯泡变亮的是 2 在下图2所示的电路中,能用电压表正确测出灯l1两端电压的是。3.如图3所示。开关s闭合后,将电压表并联在ab处时读数是0v 并联。在bc处时...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一 选择题 每题2分,共36分 1.下列估测正确的是 a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大约为50nb.手拿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 c 物理课本平放桌面,对桌面的压强约为600pa d.双脚站在地面的压强约为1.5 105 2 在下列措施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 打地基的桩,其下端做成尖形 b 载重汽车多用几个轮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

透镜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 主光轴 焦点和焦距。2 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聚 发散。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 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