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 下 物理期末复习

发布 2022-12-30 21:40:28 阅读 3010

③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小;

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

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体积测量——量筒(量杯)

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测固体的密度:

原理:原理:ρ=m/v

方法:a.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m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 ;

b.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

d.得出固体密度ρ=m/( v2-v1)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也可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规则固体体积可用刻度尺测量)

测液体密度:

原理:ρ=m/v

方法:a.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d.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密度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判断空心实心: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知识梳理。1.分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为10-10m。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2.电荷。 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两种电荷: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 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中性: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第八章力。知识梳理。

1.力。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力的测量: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

选”: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调”: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位置放好,指针是否指零,不在校正;

测”: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2.弹力。 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形变。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

3.重力: 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液体和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4.摩擦力: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分类: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应用: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第九章力与运动。

知识梳理。1. 二力平衡:

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2.伽利略斜面实验: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3.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接下来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4.惯性: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5.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由物体受力情况确定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由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

知识梳理。1.压力: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且物体竖直方向不受其他力时,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a、b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b、c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苏科版八年级 下 期末物理检测卷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学科下试卷期末 1 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自行车轮子的直径约为1.5m b 一棵大白菜的质量约为100g c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490n d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6m s 2 托盘天平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下列关于其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试题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专题测试卷 二 粒子到宇宙。一 选择题。1 将50 ml的水和50 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 ml,下列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 分子间是有空隙的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2 年初福州森林公园的梅花开得好美,小雪不禁想起...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试题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专题测试卷 三 力。1.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b.人无法走路。c.火柴头难以在盒外壳划燃d.自行车刹车失灵。2.如图所示是一支旅行用的 高露洁 牙膏,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挤压牙膏时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