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要抓住特征——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学设想。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选文类别上属于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都是比较典型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桥之美》和《说屏》都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一、教师的困惑。
本单元是学生进入到初中后接触到的第一个说明文单元。虽然在七年级学生学习过《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等科学小品文,但是并没有给学生留下关于说明文文体的深刻印象。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在讲授本单元课文前,先讲授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然后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帮助学生阅读理解:一、理清层次,把握思路。 二、抓住特征,领会本质。
三、分析方法,明确作用。 四、品味语言,感悟准确。可是近十几年来,中考说明文命题已经不再考查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辨认,而是更加注重信息的提取、概括和文章逻辑关系的把握。
近两年来,说明文阅读的考查已经改头换面了。不仅顺序变为现代文阅读第一个,而且文本形式也变成了非连续性文本。好像中考说明文的考查离一线教师日常的说明文教学越来越远了。
那么,说明文教学中我们还要不要强调文体知识?我们的教学怎样适应中考的变化?
二、对说明文教学重点的认识。
要想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看看课标中有关说明文教学的要求:在第四学段“阅读”部分中有这样的表述:“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在“写作”部分这样写道:
“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
结合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我们认为: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加工的能力。其次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至于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等方法或技巧的教学,都从属于这两个教学重点。能准确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比会用套路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更重要,也更有价值。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确实也存在着学生知道说明方法,却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事物特征的问题。
例如我在上《中国石拱桥》时,提问学生第一段介绍的是什么内容?点了几个中等水平的学生都不能准确概括出来。可是最后问第一段的说明方法时,却都能说出来。
另外,把握说明事物特征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还是拿《中国石拱桥》第一段为例,当时我就逐句带着学生概括。其中有一个同学的回答让我懵了,他说第一句话的重点是告诉我们石拱桥的桥洞就像虹。
我们都知道第一句话是告诉我们石拱桥桥洞成弧形的特点。下课后我就反思,这个学生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我想可能他还没能意识到学习说明文重点是弄懂文章说明了事物(事理)什么特征(本质),说明方法是为说明中心服务的。
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时,我尝试着做了一点调整,即让学生牢固树立起这样的思想:学习说明文的重点是抓住事物特征,能理解文章如何说明特征的。另外在分析某些词语是否去掉时,以前都会公式似的说出“如果去掉,与事实不符“。
现在我会追问,为什么与事实不符就不行?要让学生理解: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
因此,说明文语言必须准确科学。我想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一种方式吧。
三、本单元教学设想。
一)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说明文特点,并学习分析说明文。
2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3. 注意体会说明文中的人文内涵。
4. 抓住事物特征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段式分析,搜集资料,比较阅读,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
单元导读中要求:“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看到这个单元导读,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任务非常重,按照要求,在这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就要对说明文的所有文体知识都要把握。
而如果在每一篇课文里对这些内容都面面俱到的话,一是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抓不住重点,二是课时也不够。所以,我们把这些要点分散在各篇课文里,下面说说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二)各篇教学重点。
《中国石拱桥》1.与记叙文对比,总结说明文的特点。2.强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3.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教学建议:1.讲授本文前,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2页的《学习阅读说明文》,并且强调:把握了全文的条理和思路,就容易把握全文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本质(说明的中心)。
2.学生初读课文后,可让学生与课后练习三的两段文字对比。我是先让学生对比第二段文字,让学生体会记叙文重在以情感人,说明文重在给人以知识。
然后让学生对比第一段文字,让学生体会说明文由于说明中心的不同,选择介绍的内容也不同,阅读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3.耐心引导学生概括事物特征。例如前两个自然段的概括。
我基本上是带着学生逐句去概括的。要让学生理解第二段第二句话中的“形式优美”是对第一段的概括,它与“桥洞呈弧形”应合并为一个特征。
4.借助动态图示理解语言的准确、科学。
《桥之美》: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知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和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
教学建议:1、比较阅读法:(1)比较两文作者的不同身份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写作角度。
(2)抓住本文中心句比较两文内容上的不同。(3)比较两文的语言。《中国石拱桥》里在介绍卢沟桥时有一段描写:
把这段描写和《桥之美》里面的描写相比较,就会发现它仍然显得粗疏、不够细致,主观感**彩也淡化得多,而这正是说明文里的描写性文字的特点。
2、语境解读法:《桥之美》的语言画面感很强,修辞灵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因此在比较阅读基础上抓住文眼来析读,引导学生顺着“美”字将文中画面一幅幅铺展开来。
通过替换、删除描写的词语,进一步体会文中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苏州园林》1.强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2.引导学生学习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教学建议:1.速读课文,依次找出:①引出说明对象的段,收束全文的段,主体部分。②总括苏州园林特征的段,总括苏州园林特征的句。③分说苏州园林特征的段,分说各段的中心句。
2.整理信息,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总分总结构的美感。
3.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和表述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4.苏州名园多,可作者此文中对诸多名园只字未提,这样妥当吗?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本文作者构思的高明之处不在单个园林艺术特色上纠缠,而是高屋建瓴地提炼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以欣赏者的口吻向我们解说苏州园林美的成因,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故宫博物院》侧重于介绍说明顺序。
教学建议:1.条件允许,可以把“故宫博物院”搬进我们的课堂,利用制作精美、 知识准确的故宫博物院官方**帮助教学。
2.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一的示意图,理清空间顺序。
3.重点了解太和殿,体会作者详写太和殿的目的。
《说屏》体会说明文中引用古诗词的作用。
教学建议:1.可以从题目入手。
既然“屏”我们一般称“屏风”,为什么题目不定为《说屏风》。这样不是更通俗易懂吗?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说明的中心——介绍屏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
2.可以提供一些**,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本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3.查找资料,体会文中古诗词的作用。
三)读写结合。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抓住事物特征学写简单的说明文。学习本单元,我们安排了一次随笔“说说我家的小物件儿”和一次当堂作文《我的一六一中学》。在随笔中,有一些学生还不能区分说明文和记叙文,有一些学生只能简单地介绍事物,但是没有突出或者围绕事物特征。
在后来的当堂作文中,这种情况稍有好转,多数同学能有顺序地说明事物,也点出了事物特征,只是在围绕事物特征说明上还有欠缺。
四)配读材料。
中国石拱桥》——刘宗明《北京立交桥》
桥之美》——吴冠中《画里画外》
苏州园林》——陈从周《园日涉以成趣》
故宫博物院》——林徽因《故宫三大殿》
说屏》——姚伟钧《中国古代的茶具》
五)课后活动。
1.说明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不仅仅是我们教材中呈现出来的样式。
我们将在课后让学生搜集如解说词、条例、商品介绍、实验报告等,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学生了解到说明文资源的丰富性。
2.邀请专家举办一场关于故宫博物院的讲座,组织学生自主参观故宫博物院,并完成任务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空间新人教版
作文空间。文题链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以 我眼中的四季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不少于 要抓住四个季节的特点,尤其是鲜明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 要倾注 我 的情感,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作指拨 1 定 要与 移 结合。人们观察 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 定...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2《桥之美》同步练习
一 基础部分。1.给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2.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现在大慨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b.彻底催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c.即使碰不见晓风惨月,也令画家消魂。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题。一 积累与运用 25分 1.下面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匀称 ch ng 驻 zh 足。轩榭 xi重峦叠嶂 zh n b.镂空 l u鳌头 o 藻井 z o迥然不同 ji n c.御道 y伧俗 qi n 点缀 zhu惟妙惟肖 xi o d.嶙峋 l n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