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易错点分析。
第一章沈阳市第九十中学。
1.审题不认真。
例如:(1)若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长是12和5,则第三边长的平方为( )
有的写13。
2. 对于不是直接应用勾股定理的题不会做。
例如:(2)已知三角形abc中,ab=20cm,ac=13cm,bc边上的高ad=12cm,则底边bc的长为( )
第二章。1.审题不认真。
例如:的平方根是( )易写成±3。
.求x的值: -144=0
3. 考虑问题不全面。
例如:当x___时,有意义。
4.不注意区别和。
例如:求的平方根。
第三章。.答题格式不对,语言叙述不够准确。
.想象力较差。
例如:(1将任意一个三角形绕着其中一边的中点旋转,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可拼成一个。
2).等边三角形至少旋转度才能与自身重合。
第四章。1.表示四边形时字母不按顺序书写,导致自己画图时与已知条件不符。
2.各种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掌握不够准确。
例如:(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相交于点o,ac=10,bd=8,则ad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
a ad>1 b 1<ad<9 c ad<9 d ad>0
2)、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是( )
a.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
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d.两条对角线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3)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efgh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解:添加的条件理由。
4)顺次连接一个任意四边形四边的中点,得到一个四边形是。
3.阅读题审题不认真,有关知识掌握不够准确,分析能力较差。
例如:阅读材料:
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垂足为p.
求证:s四边形abcd= ac·bd
证明:ac⊥bd→
s四边形abcd=s△acd+s△acb= ac·pd+ ac·bp= ac(pd+pb)= ac·bd
解答问题:(1)上述证明得到的性质可叙述为。
(2)已知:如图(3),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且相交于点p,ad=3cm,bc=7cm,利用上述的性质求梯形的面积。
4.不理解密铺的含义。
例如:铺成一片可以不留空隙的平面图形有写三个);
5.易把平行四边形当成轴对称图形;三角形当成中心对称图形。
第五章。1、表示平面上的物体的位置时,一定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不能孤立起来,例如个别同学认为物体的位置是唯一的,则确定该物体的位置的表示方法是唯一的,其实是错误的,比如:a在b的东北方向3km处,而相对于,却在c的正东方向1km处。
2、表示平面上物体的位置时,每一个物体的位置要用两个数据表示,一个数据不能表示物体的位置北。
例:如图,试确定a的位置。
错解:a在b的西南方向上,或a在距b点4km处。
错解分析:在b的西南方向上的点是不唯一的,类似的距离b点4km处的点是不唯一的无法具体确定a的位置。
正确解法:a在b的西南方向上4km处。
、由点求坐标时,容易将横、纵坐标弄错,关键是弄清坐标的定义。
例:如图所示,写出点p的坐标。
错解:点p的坐标为(3,
错解分析:写错点p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出错的原因在于分不清点p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点p的横坐标应为2,纵坐标应为3。
正确解法:点p的坐标为(2.
、思考问题不周全,出现漏解现象。
例:已知点p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1,求点p的坐标。
错解:如图,因为点p到x轴的距离为2,所以点p的纵坐标为2,又因为p点到y轴的距离为1,所以p点的坐标为(2,1)。
错解分析:错解原因有两个,一是忽略了坐标的符号,出现漏解现象,二是纵、横坐标位置写颠倒了。
正确解法:p点坐标为(1,2),(1,2),(1,-2),(1,-2)
5、封闭图形上的点坐标变化与图形面积变化的关系易弄错。错以为图形扩大(或缩小)n倍,其图形的面积也扩大(或缩小)n倍。
例:正方形四个顶点坐标是a(1,1),b(-1,1),c(-1,-1),d(1,-1)。
1)试求横纵坐标都乘以2后所得的正方形的面积。
2)所求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乘以2后得到的矩形的面积。
错解:(1)所得新正方形,比原正方形放大了一倍,故新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原正方形面积的2倍,所以s新=2×22=8
2)所得矩形,比原正方形纵向拉长了一倍,故新矩形的面积等于原正方形面积的4倍,所以s新=4×22=16。
错解分析:错误原因在于仅凭感觉判断,绘出正确图案结果会一目了然。
正确解法:(1)新正方形a1b1c1d1,显然a1b1=b1c1=c1d1=d1a1=2×2=4,所以s新=a1b12=42=16。
2)新矩形a1b1c1d1,显然a2b2=c2d2=2,b2c2=a2d2=4,所以s新=a2b2×b2c2=2×4=8。
第六章:1、忽略一次函数y=kx+b和正比例函数y=kx中的一次项系数k≠0的条件。
例:当m=__时,函数y=(m-0.5)x2m,+1+4x-5(x≠0)是一个一次函数。
2、对于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理解不清。
例如,对函数y=3x,有些同学认为它只是正比例函数,不是一次函数,其实y=3x是正比例函数,更是一次函数,因为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3、画具有实际意义的函数图象时,易忽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避免出错的有效办法是与实际生活多联系,找准自变量有意义的范围。
例:一个弹簧,不挂物体时长为12cm,挂上物体后会伸长,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如果挂上3kg的物体后,弹簧总长是13.5cm,求弹簧总长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错解:设y=kx+b,根据题意,得13.5=12+3k,解得k=0.5,所以y=12+0.5x。图象画成一条直线。
错解分析:错解忽略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将函数的图象画成了一条直线。这是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方,应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正确解法:设y=12+kx,根据题意,得13.5=12+3k, 解得k=0.
5。因为x为所挂物体的质量,所以x≥0,并且,弹簧是有一定的弹性范围的,所以图象应该是一条线段。
4、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易出错,出错原因在于一次函数的性质理解不深。
例:下列一次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
a y=2x-4 b y=-2+0.1x c y=8x-3 d y=(2-3)x
有的同学可能会选择b,出错的原因可能是(1)误以为k=-2,(2)错用一次函数性质。
正确解法:d
5、给出函数图象,不会从中挖掘条件,或把条件理解错。例如:如图所示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求其表达示。
有些同学因不知道给出的条件:x=0时,y=1;x=2时y=0,导致无从下手解题,个别同学误以为给出条件x=2时,y=1而导致错误。
、把条件代入后,有些同学计算错误,所以计算时要仔细认真。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 基本定义理解上易出错。
1. 正确理解”解”的意义。
1)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的两个未知数的一对值x=a , x=b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或叫一组解。
如: x=3 y=-2 就是二元一次方程3x+5y=-1的一个解。
方程3x+5y=-1除了有解x=3,y=-2外,还有别的解。
(2)二元一次方程具有解的不定性(有无数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个解都是一对数值,这两个实数是相关的。即这两个未知数中的一个确定后,另一个未知数也随之确定。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方程组的解是构成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而不是方程组中某一个方程的解。
二。 选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组。
对于形式比较复杂的方程组,需先将原方程组化简。
如:解方程组;
1) (x+y)/2+(x-y)/3=6
4(x+y)-5(x-y)=2
2)3x+2y/4=(x+5y)/3=(2x+2y-2)/5
解:原方程组变形得 ( 3x+2y)/4=-(2x+y-2)/5
x+5y)/3=(3x+2y)/4
合理的选用两种消元法进行解方程组。
三列方程组解应用问题。
利率问题(1)对贷款年利率采用知识性曾现方式不适应。
(2)对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掌握不够熟练。
打折销售问题:对关系市售价+进价*(1+利润率)掌握不牢固,由售价计算进价时,把正确的算法:进价=售价/1+利润率,误为:进价=售价*(1-利润率)
当题中条件较复杂,干扰因素教多,不会解答的主要原因是理解题意困难,抓不住数量关系。如:打折销售问题。
某商品按定价销售时可获利45元;按定价的八五折销售该商品8件与将定价降低35元销售该商品12件所获利润相等,该商品进价定价分别是多少?
解:设该商品进价为x 元, 定价为y元。
则有: y- x=45
8(85%y-x)=12(y-35-x)
解得x=155
y=200答:该商品进价为155元,定价为200元。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1.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定义。
当题目中所给数据不大时,可选一般的求平均数公式。
………较大且且接近某个常数时可选用简化的求平均数。公式。
八年级下册数学易考易错题
1.化简的结果是 a 5 b 5 c 士5 d 25 2.代数式中,x的取值范围是 ab cd 3.下列各运算,正确的是 ab c d4.如果是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是。a b cd 以上都不对。5.化简的结果是 6 已知自变量为x的一次函数y a x b 的图象经过第。二 三 四象限,则 a ...
八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
1 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36,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动点p,使pd 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2 如图,在周长为20的平行四边形abcd中,ab3 如图,长方形abcd中,ab 8,bc 6,p为ad上一点,将 abp沿bp翻折至 ebp,pe与c...
八年级数学易错题训练
姓名。关键词 最短距离。1 已知a,b两点在直线l的同侧,试用直尺和圆规,在l上找一点c,使得ac bc最短 不要求写画法 2 数学 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利用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李明准备与朋友合伙经营一个超市,经调查发现他家附近有两个大的居民区a b,同时又有相交的两条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