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下册学期备课 完成初稿

发布 2022-12-25 14:14:28 阅读 6374

学期教材备课(物理八年级下册)

说明:红色部分是我给出的说明和注解,正式文稿中去掉。

学期备课应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分析。

一、教材体系与逻辑结构(也称为教学任务分析)

二、学情分析(也称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的知识储备情况)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策略。

五、教学进度安排。

六、学期备课的使用预设及改推动措施。

一、教材体系及教材结构。

说明:教材体系是指按照章节安排次序所体现出来的知识体系的主干或整体。教材结构是指全书或各章节重点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之间的主要内在****。)

物理学按照知识体系一般分为力学、热学、声光学、电磁学四部分。能量的知识贯穿于各个体系之中。

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力学部分。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初中物理的力学部分涉及了力、质量、密度、惯性、功、能等基本物理概念以及牛顿第一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知识,这一部分用到的一些研究方法和基本测量也为物理学的其他部分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虽然经典力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它在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各领域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也是将来进一步学习相对论力学、量子力学以致整个近代物理和其他现代科学技术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把经典力学做为重点内容,分量较重,讨论的也比较系统,对学生的要求相应也比较高。

八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力学中的机械运动及质量密度的有关知识。八年级下学期围绕三大概念:力、功、机械能来展开学习。

教材体系是按照这样的顺序编排的,首先是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及示意图、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种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然后安排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从力的作用效果入手研究了弹力中的一种---压力(压强),接着学习了液体、气体压强的重要应用---浮力,从力作用在物体的实效性入手研究了功,包括功的大小、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问题。从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入手,研究了几种简单机械,最后研究了能量中的一种---机械能。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的逻辑关系,教材编排时将“摩擦力”放在了“二力平衡”之后,将“简单机械”放在了“功和机械能”之后。

知识的系统性较强,易于让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构建自身的科学知识体系。

从知识的逻辑结构来看: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三种常见力产生的条件和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些内容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知识,是后面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力和运动的关系、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的学习铺平道路。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量是做功的本领,功和能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研究能量是从功的角度入手的,在学习能量的概念、研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时就是通过比较做功的多少来判断机械能的大小的,所以功是能量学习的储备知识(背景知识)。

物理学科的课程内容由科学**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中学物理学习的中心问题就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物理概念比物理规律更重要。八年级下册涉及的主要概念和规律如下:

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科学**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要素。科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学生的科学**中,其**过程可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

八年级下册教材的每一章都安排有科学**实验。在教材的开始部分,**包含的要素简单而不完全,每章的**活动有意侧重科学**的某个要素,但随着教材的逐步展开,对各个**活动的要素各有所侧重,要求逐步提高。如第七章“**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第八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侧重“分析与论证”;“**二力平衡的条件”侧重“交流与合作”,“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侧重“猜想和假设”及“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第十章“**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所受重力的关系”测重“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第十二章“机械效率”侧重“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侧重“评估”,第十章“**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从整体上呈现了科学**的主要要素。

教材中的实验(共19个)

说明:必做实验---课标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

科学**既是初中物理重要的教学方式,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科学内容。物理课程将科学**活动贯穿于教学始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着重突出“科学**”的学习形式,重视对学生科学**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各种科学**活动中,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綜合实践活动设计(还可以结合教学增加一些)

1.用弹簧或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

2.用饮料软管制作喷雾器。

3.查找资抖,了解人类利用机械的历程,写一篇调查报告。

二、学情分析。

一)起点能力(知识、技能、方法、情感)

经过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课程学习和小学科学课程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如:用比值法建立速度、密度两个物理概念,为本学期建立压强、功率、机械效率等概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掌握了力学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经历了科学**的全过程,能初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科学**,如: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实验法、图像法、转换法等,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物理下学期的学习做好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对物理学这一门自然科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物理学知识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对学习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起点能力对照表。

二)前概念和相异构想。

前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正式的科学概念前,形成的对事物的认识,前概念中包含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科学概念),但更多的是一些不科学的认识(错误概念)。学生在学习新概念的过程中,同样还会产生新的科学概念和错误概念。那么,学生前概念中的错误概念与学习新概念过程形成的错误概念一起,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来一种特有的结构,我们把它称为“相异构想”。

前概念是学前形成的,其中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相异构想都是错误的认识,但可以是学前形成的、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在力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很多的前概念。

1.力的概念中前概念:

学生所理解的“力”与物理学中的“力”有一定的差别。

举例子中提到了风力、电力、阻力等,说明部分学生所理解的“力”,不完全是物理上的力。但大部分学生所举的例子还是比较贴切的,如人推门、踢球、提水桶等。

学生对力概念的描述中,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将“力”与“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联系起来,很多学生把力看作一个过程、一种变化、一个物理量,更多的学生用生活化的“劲”或“力气”来定义。

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绝大多数学生不能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角度分析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如:对于“提水”“推门”“踢球”等现象,只能从一个方向来分析受力和施力;而在分析“打架”或“拔河”这种双方都是人时,往往认为双方都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他们理解的“力”似乎与是否有生命有很大关系。

这表明学生理解的“力”是生活化的,而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力”。很多学生认为施力大于受力。由此可见:

学生对力的理解往往只与“人”有关,且都是接触的。

2.摩擦力学习中的前概念。

有的同学说我跑步时容易摔跤,我走路的时候不太容易摔跤,所以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和速度有关。我滑冰时候,我一般会弯着身子,我不会直立身子,所以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和重心的高度有关,重心高度越低越不容易摔跤,表明摩擦力越大。还有的同学会说摩擦力的大小跟我们穿的鞋有关,我穿皮鞋跑步的时候容易摔,而我穿胶鞋的时候不容易摔,所以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3.牛顿第一定律学习中的前概念。

从生活中观察到的自行车、汽车等刹车后还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停下来,跑步比赛终点冲刺后运动员不会马上停下,高速运转的电风扇关掉后也不会一下子停止转动等现象,学生会意识到物体是有惯性的,并由此得出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所以助跑是增大了速度,从而增大了惯性、“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力”等结论。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期备课

一 基本情况分析。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 合作技巧及自主 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改善。二 教材内...

八年级下册学期备课 打印

学期备课。一 教材分析。本次教材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 八年级下册 本册教材是在新 课标 的指导下,编写的一本全新教材。无论其教学理念,目标要求,教材框架,教材的整合跟以往教材比,都有很大的变化,更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一贯制,教学时要注意九年数学教学的连贯性。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为...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备课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科室与教务处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积极推行学校的 合群 合作 合享 合荣 的集体备课制度。加强组内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确保初二物理教学的顺利进行。二 工作目标 1 加强集体备课,相互学习,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