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核舟记》教学设计

发布 2022-12-18 08:32:28 阅读 8144

八年级上册《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一文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以下是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核舟记》教学设计,欢迎参考阅读!《核舟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翻译句子。二、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感受本文的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第一部分【预习检查】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本文出处及作者吗?【目标展示】

深入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新知研习】

1.你能正确的朗读课文吗?

2.请结合书下,疏通课文,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第1页。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奇巧:特殊的技艺。径寸:

直径一寸。

为宫室;做。罔不因势象形:无,没有;依据;模拟,仿照。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舟游赤壁。

贻:赠送。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高约二分上下。

有: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奇:念“jī”,零数;可:大约。

4)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篛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5)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第2页。旁边开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6)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7)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关上窗子,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徐:缓缓地;兴;起。

8)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黄鲁直位于左边。

峨冠:这里指戴着高高的帽子;髯:两腮的胡须。3.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几部分?

按“总—分—总”结构。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述王叔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第二部分(2——5)具体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征(这一部分按先总后分写,又可分为两层)第三部分(6)对“核舟”总计数目、评价。

第3页。4.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答:(1)用料体积小(2)所刻事物繁多(3)刻物情态毕备。

5.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

答:(1)主题是大苏泛赤壁(2)窗上刻的是东坡的文句(3)三人位置东坡居中;

6.“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答: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突显核舟的主题。

7.作者为什么从船的中间写起?

答: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②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关闭,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③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归纳总结】

这是一篇写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的说明文,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巩固拓展】

第4页。理解并记忆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预习指导】

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第二部分【预习检查】

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目标展示】归纳总结重点字词。【新知研习】

1.你能解释下列文言虚词吗?能以径寸之木助词的篛篷覆之代词指船舱(1)(2)其其人视端容寂代词那其船背稍夷代词那则题名其上代词指船底。

第5页。为宫室、器皿做、这里指雕刻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3)为为人五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雕刻为字共三十有四刻。

2.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并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明确:“奇巧”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

3.在介绍核舟时,作者为什么从船的中部写起?明确:

核舟中部高,十分引人注意;船边的窗户可以关闭,从这里说能引起读者兴趣;核舟要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想像。

新知研习4.作者是如何对核舟进行总结的?从统计入手,进行总结。

4.“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这些描写反映了什么?

明确:这些描写反映了苏轼、黄鲁直陶醉在这水光山色。

第6页。的掩映之间,陶醉在书画所表现的境界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反映了他们豁达的胸怀。

5.“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刻画了佛印什么形象?

明确:运用一系列动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活灵活现地刻画了一个不拘礼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6.刻画两个“舟子”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两个舟子,一个粗犷悠闲、一个平静专注,“椎髻”、“执扇”、“抚炉”,“听茶”等细节,突出了雕刻家的“奇巧“;②舟子的情态和泛舟的主角的情态呼应;③给观赏的人造成了江上泛舟的实感;④巧妙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7.如何理解“嘻,技亦灵怪矣哉!”这句话?明确:①“灵怪”一词写出了核舟技艺的巧夺天工;②高度赞叹了这件工艺品;③与开头的“奇巧”相呼应。【归纳总结】

全篇仅400余字,却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把上面雕刻的复杂琐细的物态述说得精细详尽,活灵活现,使人一目了然。不仅完美地再现了“核舟”的形象,而且有力地表现出雕刻家王叔远的聪明才智,绝妙技艺,表达了作者对他及其作品的赞美之情,足见文章结构的严谨、精巧和语言的。

第7页。准确、精练,不愧是古代说明文的精品。【巩固拓展】

请你用自己的话向同学或父母介绍核舟。【预习指导】

解决《叫三声夸克》的生字词。板书核舟记。

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说明顺序“总—分—总”核舟记。

奇巧(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核舟记》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句式。

2.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教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说明顺序。教学工具多**、板书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第8页。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2023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惊现宁波,消息传出后,文物界、收藏界趋之若鹜。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今天,我们有幸一睹芳容,让我们一同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去开开眼界。

(板书课题)

一、自主**——预习与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器皿(mǐn)罔不因势象形(wǎng)贻(yí)八分有奇(yòu jī)

二黍许(shǔ)箬篷(ruò)髯(rán)石青糁之(sǎn)

不属(zhǔ)诎(qū)椎髻(chuíjì)舟楫(jí)篆(zhuàn)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1)通假字。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零头。)②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③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2)一词多义。

第9页。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有)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②中轩敞者为舱(是)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一方,名词。)②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形容词。)

而: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并且、而且。)②启窗而观(表承接,不译。)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却、但是。)之:

径寸之木(助词,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代词,这。)其:

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②其人视端容寂(那)(3)同义词。

第10页。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大约)②珠可历历数也——钩划了了(清清楚楚)③若啸呼状——若听茶声然(……的样子)3.作者链接。

魏学洢(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二、阅读课文.合作与**。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一)疏通文意。

1.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2)圈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2)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3)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字多义现象。(二)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古代的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有何特征?

交流点拨】核舟。奇巧(体积小、构思巧、雕刻的人物字数量多)。

第11页。2.说明顺序是什么?请具体说一说。【交流点拨】

1)空间顺序:中-头-尾-背;

2)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先写舟的尺寸大小,后写船舱、船头、船尾。

先主后次——正面是主,背面是次,所以先写正面,后写背面;船舱是主,船头、船尾是次;船头是主,船尾是次;苏东坡是主,黄鲁直、佛印是次。

3.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交流点拨】列数字:“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体积有多大,长有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东西,都各有其数,读来一目了然。

作比较:“通计一舟……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与“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

(三)文本**。

1.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显示出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高超技艺。2.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

第12页。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交流点拨】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语言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课后小结。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真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第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集体备课 修正稿 执笔 黄海泳。教学目的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本文 总 分 总 的结构方式和空间顺序。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 句式,感受本文观。察细致 描写生动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 成就的卓越。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读懂课文,感受本...

八年级语文上《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 学习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突出重点的写法。二 认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教学设想 一 重点和难点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 作者在完整而深刻地理解雕刻家艺术构思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材料,运用简练生动的文字再现了 核舟 的形象。掌握这个特点,是成功地实施教学的关键。重点是文章的第3段。这段写...

初中八年级语文《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 教学设计。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