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总纲

发布 2022-12-16 21:49:28 阅读 1910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在看归纳总结。

第二章:1.三个图像:沸腾、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

2.三个点:沸点(大气压和沸点关系) 凝固点和熔点。(每个都需要两个条件)

3.升华和凝华的实验:例如碘的升华和凝华(碘蒸气是紫色的);白炽灯丝的升华和凝华;雪和霜的升华和凝华;樟脑丸的升华和凝华(气体是白色的);

4.含盐量的实验主要是凝固和熔化:当冰的熔点不是0摄氏度的可能原因: 冰不纯,含有杂质。)

5.温度计读数:看清分度值和刻度值。 刻度不准确温度计的计算。

6. 雨、雾、露、雪、霜、云、 苞等自然现象的形成。

7.霜前冷雪后寒;下雪不冷化雪冷的理解。

8.缩短到达沸腾时间的方法;水量增加对沸腾的影响(图像)。

9.蒸发和沸腾的区别、联系以及应用。影响蒸发的三种方式;沸腾的现象(气泡变化和声响等)

10.保鲜膜的作用是:减慢空气流速。

1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12.关于水的凝固和冰的熔化问题考了很多,这里面涉及到能量传递的问题还有冰水混合物的问题。记住三点: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

2)温度相同不能进行热量传递,只有温度不一样,才能有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3)凝固和熔化都需要两个条件(熔化:达到熔点和继续吸热凝固:达到凝固点和继续放热)

13.不要写错别字:声呐,熔化,汽化等。

14.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的应用。

15.酒精灯和温度计使用及其注意事项。

16.计算题的格式。

17.难点:第一章和第五章的计算题和第。

一、二、三、四章的实验**题上,特别是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成像。

引言。科学**阅读教材,发现科学**的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课时 (声音是什么)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是一种波,声具有能量。

第二课时(声音的特征)

响度和振动幅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活动一:拿出大鼓,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

活动二:一个同学讲话,另一个同学分别在距离第一个同学5m、7m、9m处听,感觉声音大小。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得出结论:声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音调与频率的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2).**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活动:将一根钢皮尺放在桌边上,一头伸出桌面,一只手压紧放在桌面上的部分,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外部分(尺的弯曲程度相同),尺子就会振动并发出声音。改变伸出桌面尺子的长度,一次伸出四分之三,另一次伸出四分之一长,看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发出声音的高低,比较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关系。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得出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有三;(1)弦的长短; (2)弦的粗细; (3)弦的松紧。

声音的传播速度。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的传播快慢依次是:固体、液体、气体。

第三课时(令人厌烦的噪声、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噪声和乐音的区别:

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教材中“信息快递”)

噪声的**和危害:

噪声的**主要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居民噪声。

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效应:

耳茸、头疼、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损坏建筑物。

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如改造声源结构,减少噪声的强度,再声源处加防护罩等。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城市内种树,修隔音墙等。

3)在人耳处减弱。如戴上防噪声耳塞,用双手捂住耳孔等。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hz---20000hz

超声波。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2)性质: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传播距离远。

3)用途: 超声波的声呐测距、超声成像、超声测速(多普勒效应)、超声清洗、超声焊接及超声碎石。

次声波。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用途:可用来预报**、台风和监测核**。

巩固练习:课本p8图1-1实验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的声带、黄河水。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练习:①p9小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课本p8图1-2,1-3,1-4分别说明:空气、液体 、固体能够传声。课本p8图1-4实验在月球上能够进行吗?

为什么。不能。因为月球上无空气,振动的传播主要靠空气进行。

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图1-12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图1-12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

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课本p13图1-12(1)提出两个问题:①小明喊话时,用力喊有什么用?

②小明喊话时用手捧成喇叭状有什么用?③小明喊话时站在高处有什么用?(提问题是**物理的基本素质,提问题一定要反映出事物的本质,且能用物理方法进行研究。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第二章物态变化。

第一课时(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温度计原理和构造。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温度计的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温标;

摄氏度的规定: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度。

温度计的使用。

a.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

c. 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

d.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第二课时(汽化和液化)

汽化: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两种方式:a.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b.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而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温度越高,液体蒸发的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 液体蒸发的越快;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 液体蒸发的越快。

水的沸腾:a.实验现象:水中气泡在沸腾前,不断上升,体积变小,到液面时消失;沸腾时不断上升,体积变大,到液面时破开。

b.温度:在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总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在看归纳总结。第二章 1.三个图像 沸腾 熔化和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 2.三个点 沸点 大气压和沸点关系 凝固点和熔点。每个都需要两个条件 3.升华和凝华的实验 例如碘的升华和凝华 碘蒸气是紫色的 白炽灯丝的升华和凝华 雪和霜的升华和凝华 樟脑丸的升华和凝华 气体是白色...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一

宜兴外国语学校初二物理期末复习一。班级 姓名。一 选择题 每题2分共24分 1 某中学生的信息档案中错误的信息是。a 身高1.68m b 质量50kg c 体温37 d 步行速度10m s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 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c...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1声现象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班级 姓名 得分 知识梳理 一 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停止。2 各种振动着的发声物体都是 例1敲大钟后 余音不止 说明大钟还在。例2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特别提醒 不但音叉 鼓膜 琴弦等固体能振动发声,液体和气体也能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