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同步练习 无答案 鄂教版

发布 2022-12-16 21:45:28 阅读 5891

橘颂。第一部分:1.给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徒()抟()揉()徙()转()糅()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圆果抟兮(抟:)⑵姱而不丑兮(姱:)⑶廓其无求兮(郭:)⑷梗其有理兮(梗:)

3.《橘颂》选自,作者,是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开创我国诗歌格。

4.翻译下列诗句。⑴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5.诗人是从哪些方面赞颂橘树的?表现了橘树的什么特性?

6.诗中两处用了“深固难徙”和“不迁”,这样重复使用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部分:竹。

郑燮。风- 1 -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①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②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注释:①勃勃:欲望强烈的样子。

②倏:迅速、极快。7.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8.古画竹的过程,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在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它是。

9.画家的画意是由而产生的,这也说明艺术**于。

10.“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的理由是: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1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中分别打上“√”或“×”

a、作者认为:画竹有三个阶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手中之竹”是作者情感的体现,是作者对生活原型的提炼与改造。()

b.文中“总之”一词有总结上文的作用,它表明:“意在笔先者……化机也”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并作结论上的深化。()

c、“独画云乎哉”是反问句,作者却用上了感叹句,其主要作用是增强反问色彩(否定含义),使表意更深刻、更让人深思。()

d.“独画云乎哉”一句用在结尾的作用有:⑴表明作者的见解并非只停留在画竹上;⑵留下思考的余地,引起读者思考。()

12.晶析“意在笔先者,定则也”一句,根据你的理解与感悟,自拟出一道题目(可联系个人生活实际),并作出解答或提示。题目:解答或提示:第三部分:

13.你读过一些课外名著,请按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2024年安徽省课改区试题)(1)《水浒》中叙述了好汉“大闹野猪林”的故事。

2)《西游记》主要记叙唐僧师徒四人战胜各路妖魔鬼怪的故事。(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14.语言运用。

(2024年莆田课改区试题)(1)读下面一则幽默,按要求作答。难以从命。

一位女生坐在座位上,嘴里拼命地嚼着口香糖,脚却伸到课桌旁的通道里,被老师发现了。“玛丽!”老师严厉地大声叫她。

“老师,什么事?”这位女生问。老师正色道:

“把口香糖从嘴里吐出来,把你的脚放进去!”

修改划线处老师的话语,使之句意明确,让女生不会难以从命。改句:

2)5月15日,第九届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的决赛上,福建籍选手林丹以2:0战胜对手陶菲克,为中国第四次捧起“苏迪曼杯”扫除了障碍。现请你给林丹发一封e-mail表示祝贺。

收件人地址:

要求:信中必须选用“冷静、敏捷、精湛、精彩、赞叹”中的三个词语;字数50左右。1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请在病句上直接修改。

(2024年广东省课改区试题)a、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行安全路,做文明人。b、我们的校长很年轻,大概三十岁左右。

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d、有专家指出,运动量过少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

观潮 同步练习。1 给下列各字注音。舸 泅 霆 斋 溯 雉 鲸 僦 2 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3 翻译下列句子。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能力提高。醉花阴。宋 李清照。薄雾浓云...

语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 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2 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3 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教学重点。学习字词,理清思路,学习描写景物的笔法。教学难点。映衬手法的运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钱塘江大潮是...

语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

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 方 倏尔 略 逝 文 溯迎 溢目 江干 等词语。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一课时。一 导语设计。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 被前人称为 壮观天下无 的世界第一大涌潮 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