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试题。
一)《观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人物略不相睹(2)随波而逝(3)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3.概括选文中描写“浙江之潮”的几个场面,并说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答: 二)《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念无与为乐者(2)欣然起行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文中处处扣住“ ”字来写,其中正面描写它的句子是侧面描写的句子是描绘了一幅月夜图。(3分)
4.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三)《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秋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哀转久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三峡的景色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3分)
答: 四)《三峡》和《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虽乘奔御风(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余挐一小舟。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是的手法,写景用“素”“绿”“清”等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乙文写景采用的是的手法,“一痕”、“一点”等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2分)
4.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2分)
答: 五)《三峡》和《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③其奇者。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或王命急宣(2)虽乘奔御风 (3) 晓雾将歇(4)四时俱备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分)
答: 六)《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节选)比较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不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b.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c.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
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c.《桃花源记》选段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内优美的环境,源中人快乐、幸福、安定的生活,并体会到他们的心情。
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太合乎实际。桃花源人是秦朝时进入此“绝境”的,是与外人“间隔”的。从秦到晋太元年间有五百多年,桃花源外的人衣着变化很大,桃花源中人衣着不可能“悉如外人”。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
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1 通假字 要 通 邀 邀请 有 通 又 曾 通 层 诎 通 屈 弯曲 衡 通 横 攀 通 扳简 通 拣 与 通 举矜 通 鳏 阙 通 缺甫 通 父 2 古今异义。鲜美交通妻子不足绝境无论人物。3 词类活用。甚异之以捕鱼为业文身乘奔御风椎髻 峨冠不蔓不枝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此...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
9.五柳先生传 中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 环睹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 不慕荣利 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马说 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描...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八年级下册 1 与朱元思书。八年级下册 2 送东阳马生序。八年级下册 3 五柳先生传。八年级下册 4 马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朝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