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中考复习

发布 2022-12-14 21:37:28 阅读 4029

溃( )退要塞枯拉朽颁( )发翘( )首悄( )然

桅( )杆浩瀚( )镌( )刻挟( )持绯( )红畸( )形

不逊( )匿( )名诘( )责教诲( )佃( )农不辍( )

脸颊( )黝( )黑滞( )留愚钝锃( )亮盎( )然

胆怯( )炽( )热猝( )然骤( )雨窒( )息缥( )碧

急湍( )湛( )蓝歼( )灭迁徙颔( )首憎( )恶。

横( )蛮祖籍一绺。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屏息敛( )声 :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筋疲力尽:筋:筋骨;尽:完。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殚( )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油光可鉴: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杳无消息:没有一点儿音信。杳:无影无踪。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

深恶( )痛疾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恶:厌恶;痛:痛恨。

藏污纳垢( )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污、垢:肮脏的东西。

鹤立鸡群: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诚惶诚恐: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入木三分: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为富不仁 :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为:做,引伸为谋求。

《三峡》过关检测。

一、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1、略无阙处2、自非亭午3、曦4、或王命急宣5、襄6、沿7、溯8、夜分9、疾。

10、素湍11、回清12、绝巘13、飞漱。

14、属15、引16、良多趣味17、虽乘奔御风。

18、哀转久绝。

二、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细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感知文章内容,三峡景色的总特征是什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4、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5、文中第三段写“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结合课文,分析“趣味”主要体现在哪些事物上?

6、文章最后一段描写的是三峡哪一时节的景象?这一节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7、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凸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答: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到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拨,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

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10、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短文两篇》过关检测

一、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1、山川之美3、交辉4、四时俱备5、歇6、颓7、 沉鳞8、与其奇者9、月色入户10、欣然11、念12、遂13、相与。

14、积水空明15、盖竹柏影也16、但。

二、翻译。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1、《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3、《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4、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5、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复杂的情感?

6、全文以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7、怎样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8、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描绘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9、文中写了月景,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

野望》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本诗的作者是代著名的诗人。

2.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的心情。

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3分)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1分),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1分) 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1分)

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1分)

6、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4分)

颔联和颈链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答对手法2分,分析2分)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8.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4分)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相关习题。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3.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4.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寂寞、惆怅。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7.诗歌的。

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8.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八年级上册期中考

2012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地理。一 单项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 内 共76分。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 a 东半球 北半球 b 东半球 南半球。c 西半球 北半球 d 西半球 南半球。2 一江春水向东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 这些描绘我国大江大河的诗歌表明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复习指南

南峰中学 c二6 林于楷。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一。科学家的事迹。二。科学方法。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发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一 运动的世界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考试复习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考试复习题。班级姓名学号。一 单项选择题。1.被海蜇蜇伤后,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可缓解疼痛。下列有关海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蜇蛰人的刺细胞分布在外胚层中 b 海蜇的身体有内 中 外三个胚层。c 海蜇的消化腔前端有口后端有 d 海蜇与水螅 涡虫同属于腔肠动物。2.下列各项中,属于腔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