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阅读鉴赏 教

发布 2022-12-14 02:25:28 阅读 6330

课外诗前四首: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为人**不羁。②徙倚:

徘徊。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日将落之时。

3.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

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阅读练习。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分)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

参***】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

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分)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分,符全诗意即可)

6.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注释】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③《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1、木落:树叶脱落。2、家:居住。3、看:守望。4、迷津:迷失方向,找不到渡口,喻找不到出路。5、襄水:也叫襄河,在湖北襄阳西北。

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1)本诗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所描绘的景象有怎样的特征(3分)

2)诗歌第三联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色?(4分)

3)试分析尾联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4)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5分)

5)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

6)请说说首联两句与诗题有着怎样的联系。

7)请就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3分)作者选取了“落叶(木)、鸿雁、北风、长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寒冷的深秋景象。

评分建议:意象2分,景物特征1分。

2)(4分) “乡泪客中尽”,直接抒情,直接点明了乡思情深,也抒发了客居他乡的凄苦。而“归帆天际看”则虚写家人盼望自己,把思乡之情写得更加真写感人。这两句虚实结合,极富表现力。

评分建议: “直接抒情”1分,虚写或虚实结合1分,分析各1分。

3)(3分)尾联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与愁苦之情。“迷津欲有问”,用孔子使子路问路的典故,点出内心的迷茫,即从政与归隐的心理矛盾。“平海夕漫漫”写景,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评分建议:点出感情1分,分析一句1分。

4.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此外作者还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点明名意象2分,赏析3分)

5.①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

②尾联用典和烘托,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

(“平海夕漫漫”答情景交融亦可。)(手法、情感、赏析各2分,如果赏析尾联必须答出两种手法,答出一种给3分)

6.首联两句写景。诗人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7.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诗人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

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说,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都有。

二: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该诗表现了作者的思乡盼归之情。作者先借景抒情,以凄清的秋景表现内心的惆怅,再写自己客居楚地,想到亲人不觉落泪,而要归去却水天茫茫,找不到归路。

2.诗歌颈联在构思上很有特点,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诗歌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联想或想象)的写作手法。上句写作者自己在旅途中思念家乡和亲人,不禁落下泪来;而下句是作者想象自己的亲人在家乡的襄水之滨望着天边驶来的船帆,盼望着自己归来。

作者用想象的景象将“思念”的内容落实,自己一方与亲人一方彼此呼应,不仅丰富了诗歌内涵,扩大了诗歌境界,而且真切表达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2分)

答: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

4.“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有何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答: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

三:1、诗中借助哪些意象写出了“早寒”特点?试具体分析。(5分)

2、诗中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1(1)诗人捕捉到落叶、大雁和北风三个最具代表性事物写出了“早寒”特点(2分),树叶飘落、鸿雁南飞的深秋景象突出了“早寒”,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寒冷氛围。(3分)

2.颔联中“遥隔”表明作者离家遥远,山川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思乡之情。(3分)颈联先以游子泪“尽”他乡的细节,直接抒发强烈思乡之情;再假托家人遥望天际归帆盼望自己归去,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3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这首诗的体裁是1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2分)

4、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现在的意思是2分)

5、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2分)

6、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

参***】b c

1、五言律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3、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4、夸张。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鉴赏

古诗词阅读鉴赏。教学目标 1 明确古诗词赏析常见典型考点。2 熟悉常考题型并掌握答题技巧。教学重难点 1 以古诗词赏析典型真题解析为例,明确中考古诗词赏析常见的典型考点。2 熟悉常考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型并初步掌握答题技巧。教学过程 一 领悟情感。典型例题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默写

2 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3 黄鹤楼 一诗中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4 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送友人 1 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 青山横...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鉴赏答案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第一句的 东皋 点明地点,薄暮 点明时间,望 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 得不到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