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鉴赏与试题。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2分)
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
”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2. 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赏析: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 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 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 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有什么含义?
答案:1.: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终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最后一句的含意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2分)
3.下面对诗歌首联赏析有误的是( )3分)
、“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为什么会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1.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1 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4.因为这句诗一改过去送别诗那种黯然销魂的情调,而是代之以积极、昂扬的感情,给人。
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5.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6.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
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7.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留恋慰勉之情,体现出作者高远的志趣。
8.“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9.颈联蕴含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这一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的不朽名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颈联和尾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情。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
3.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6.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2分)
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答案:1.c 2.雄浑壮阔气势博大。
3.想出仕,渴望得到引荐。(意思相同即可)
4.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5.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景象。“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6.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7.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共3分。意近即可)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2.古人评诗常用 “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3. 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5.请概括说说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2分)
答案:1.不矛盾。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加入周围一片喧器,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磬的袅袅余音。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其他尘世的声音都没有了,这里抒发的是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2.“诗眼”是“空”。“空”是说漂水清澈,临漂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空”字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3.(1)c。(2分)4.
两个词所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曲”,描摹的是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多,景致深,更能突出环境的幽静。(2分)5.
①由上而下,②由远到近,③情景交融,④由整体到局部等。答对两点即得2分。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b.“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
c.“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
d.“萧萧班马鸣”一句是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
c选项中的“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有错误,应该是“依然不舍得离别。”)
2.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d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诗人眼中离别的友人。
c.“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
d.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块,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
d选项“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改成“其感情基调是浓浓的依恋不舍之情”。)
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
c.“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
b选项“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改成“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和依恋不舍之情”。)
4.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答案4.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说明:意近即可。
5. 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答案5.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说明:意近即。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从内容上看,上片用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3分)
2.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3分)
2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课内课外古诗词整理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首当其冲的担任了审美教育的重要角色。古诗词作为八年级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以其独特的美,成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资源。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语文下课内课外古诗词整理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课内课外古诗词整理 一 课内部分。酬乐天扬州...
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小测 九
班别姓名学号。登飞来峰王安石宋。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解释加点字词。千寻塔自缘。2.句子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与杜甫 望岳 中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3.对诗歌赏析有误的是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
4 描绘首联画面。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怆然 悲伤的样子涕 眼泪 1 这首诗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