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小学各门基础学科学好大概是很多学生都发愁的问题,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了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多多积累,不断进步!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 = 面积宽宽 = 面积长。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宽 = 周长2-长长 = 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
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注意: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需记忆部分。1 除数要比余数大,余数要比除数小。2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3 要使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三位数,只要保证百位能上1,商是两位数,只要百位商不够上1.4 填写 规律,记住三句话 1 前提条件 2 变化条件 3 结果。5 一年有12个月,7个大...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 相对的方向 南 北,西 东 西北 东南,东北 西南。2 地图上的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实际方向 面北背南,左西右东。3 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先向哪走,再向哪走 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4 绘制简单示意图 先...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位置 所在或所占的地方。2.方向 指东,西,南,北等方位。3.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若ab c b 0 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 b,读作c除以b 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