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和概念

发布 2022-12-04 14:01:28 阅读 9351

6、除法的解错题。 公式:错误的商×错误的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正确的除数=正确的结果。

七、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 2、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八、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年、月、日。

1分=60秒 1时=60分半时=30分种 1时=3600秒。

一年=12个月半年=6个月 1天(日)=24小时。

1、一年有(12)个月,有(7)个大月,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每月有(31)天,永不变。有(4)个小月,分别是(4月、6月、9月、11月),每月有(30)天,永不变。2月是个特殊月,平年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2有(29)天,全年有(366)天。

2、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1月、2月、3月)为第一季度,(4月、5月、6月)为第二季度,(7月、8月、9月)为第三季度,(10月、11月、12月)为第四季度。

3、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

一定是平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2023年。

就不是闰年。

天=24小时(时针一天要走2圈。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它表示这一天的结束,同时又表示第二天的开始,所以表示第二天开始时,这一时刻就是0时)。

5、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从0时到6时叫做凌晨;7时到11时叫做上午;12时叫做中午;13时到17时做下午;18时叫做傍晚;19时到24时晚上。

6、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结束的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计算经过的时间时,如果两个时刻的表示不同,要转化成相同的表示法,再计算。

九、两位数乘两位数。

1、整。十、整百数或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也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

3、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见到估算、大约、近似数用“≈”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两位数的近似数,使近似数为整十数,关键看个位上的数。

1)、最高位后面是的数舍去后,改写成0。

2)、最高位后面是的数舍去后,改写成0,向前一位进1。

乘法估算时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估算。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的积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末位和十位对齐,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5、乘法的解错题。公式:多出的积÷因数的差=另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正确的因数=正确的积。

十、面积和面积单位:

1、物体的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需要使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测量较小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厘米或平方分米作单位;测量较大物体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

4、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表示线段的长度,要用长度单位。

5、图形的面积指的是封闭图形围成的中间部分的大小,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封闭图形所有边的总长度。

6、周长和面积意义不一样,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长=面积÷宽正方形的边长=面积÷边长。

长方形的宽=面积÷长。

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4)、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7、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8、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要弄清两个互化的单位谁大谁小,然后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

2)、大单位换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3) 、小单位换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9、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

1)、计算土地面积常用的单位是:平方米、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2)、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边长是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也叫做1平方公里。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十。一、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圆点“.

”叫做小数点。

2、小数的组成:小数是由整数部份、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

3、小数的读写:(1)、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写小数时,小数点前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

写成“.”写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写出每一个数字。

4、小数大小比较:(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小数部分,先比较好小数部分的第一位,第一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小数部分第一位也相同时,就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此类推。

2)、注意:在整数中,位数多的数一定比位数少的数大,而在小数中就不一定。例如:

三位小数0.288比两位小数0.35的小数位数多,但是0.

288却小于0.35。

3)、在比较带有单位的小数大小时,可以先统一单位后再进行比较。如:比较0.6米和15厘米的大小时,要先统一单位再比较。

5、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法,要把加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6、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减法,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减数(或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十。二、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般按以下步骤;(1)、弄清题意,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要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列式解答。

(4)、验证解题方法是否正确。

2、求总数的连乘应用题的求法:

1)、可先求出每份数量,再乘总份数求出总数。

2)、也可先求出总份数,再乘每份的数量,求出总数。

注意: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关键看先求份数还是每份数,然后用乘法求出总数。

3、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连除应用题也是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它是连乘应用题的逆运算。

4、求每份数的连除应用题的求法:

1)、可以用总数除以先分的份数,然后除以再接着分的份数。

2)、还可以先用乘法求出总份数,再用总数除以总份数就得出每份是多少。

每份数×份数=总份数总数÷份数=每份的数量

注意:连除问题,跟连乘问题正好相反。关键要理解哪些是被除数,哪些是除数。

十。三、集合思想。

1、简单重叠问题: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时,把两个计数部分相加再减去重复部分,就得出事物的总数;把两个计数部分相加再减去事物的总数,就是计数的重复部分。

注意:在计算重叠问题时,一定要借助集合图找出重叠部分,重叠部分就是被重复计算的个数,一定要减掉。

2、简单的等量代换:解决等量代换的问题,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把相等的两个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等量关系不变。

3、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要注意重叠部分的面积与整个图形面积的关系。

结束的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

1、列乘法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加上任何数都得任何数。

3、见到估算、大约、近似数用“≈”

最高位后面是的数舍去后,改写成0。

最高位后面是的数舍去后,改写成0,向前一位进1。

4、在估算过程中先把多位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整百数,用接近它的整十,整百数去乘一位数,得到估算结果用“≈”表示。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

、分母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的意义:其中的几份。

2、分数比较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八、可能性。

一)、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情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就可以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2、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情的结果是不可以预知的,这时就可以用“可能”或来描述。

二)、可能性有大有小。

1、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以“摸棋子游戏”为例,哪种颜色的棋子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哪种颜色的棋子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

九、数学广角。

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生活中,我们常常应用组合知识来解决问题。如:1、进行上衣或裤子的搭配,出行时选择不同路线、体育比赛场次的设定。

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

窗体顶端。乘任何数都等于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3 任何数除以0都 无意义 4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5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6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7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 克和吨来做物体质量的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8 用字母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

数学公式。1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2 燕子每年秋天从 北方 飞往 南方 过冬。3 今年是2020年,是闰年,2月有29天,全年366天。4 每4年过一次生日的是2月29日。5 北对南,西对东。西北对东南,西南对东北。6 余数一定小于除数,0不能做除数。除以任何...

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 规律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1 除法竖式计算从最高位开始算。2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3 0不可以做除数。4 不够商1时商0。5 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看前两位。6 一般要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7 一般要先求,一共是多少,再求一份是多少。重量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