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 三年级

发布 2022-12-02 02:52:28 阅读 2151

国学经典教案。

第一课说文解“谦”

第一课时认识“谦”

qiān字形演变】

造字解说】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歉”的省略,表示歉意。谦,篆文(言,说)(兼,即“歉”,内疚),表示表达愧疚。造字本义:

对自身的失误或不完善表示愧歉不安。隶书将篆文的简写成。

课后作业:1、查出“谦”的解释。2、给“谰”组词,并写出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理解“谦”

一、“谦”的解释。

基本解释】虚心,不自满,不自高自大:~下。~让。

~冲(谦虚)。~和。~卑。

~厚。~逊。~恭。

~虚。~受益,原宗教学名词,后多用于姓名,宗教中指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是一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佛说一切大乘经,都以实相的道理来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如有实相印者,便是佛说。在密宗中用此名,系属于秘法之一,用煜箻在添“木灵御币,明神鸟居,故实除蝗”三个契印,可除难,求财。

天台智者大师便依据这种说法,而判定佛的一代圣教为五时教法,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和法华涅槃时。

二、【详细解释】

形〉1.(形声。从言,兼声。本义:谦虚,谦逊)

谦,敬也。——说文》。按,侧重于内心上的恭顺谨慎。

谦,逊让也。——玉篇》

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又,谦者,德之柄也。——易·系辞》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易·谦》

皆谦而礼交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谦得益。——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非苟为谦。——清· 刘开《问说》

2.又如:谦洽(谦虚和蔼);谦光(虽谦抑而辉光益显);谦冲(谦虚);谦克(谦逊自制);谦厚(谦逊温厚)

动〉1.通“嫌( xiān)”。嫌疑 [suspicion]

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荀子·仲尼》

2.丧失 [lose]

爵位不谦,田宅不亏。——逸周书·武称》

3.假借为“兼”。同时具备若干方面 [hold two or more… concurrently]

齐君由谦杀之恐不辜。——墨子·明鬼下》

4.通“慊”。满足 [satisfy]

此之谓自谦。——礼记·大学》

三、组词大比拼。

分类词汇】谦卑谦诚谦冲谦恭谦和谦虚谦逊谦辞谦敬谦让谦慎过谦自谦。

谦谦君子。第三课时 “谦”动起来。

实践活动】一、比较不同字体,并试着写一写。

中国楷体我会写:

台湾细明体我会写:

韩国明朝体我会写:

旧字形我会写:

二、搜集关于“谦”的成语。

1、谦开头的成语。

2、关于“谦虚”的成语,并写出成语出处或意思。

第二课学“谦”

三字经》1、善之基,是谦虚,恶之因,是傲气。

2、宽他人,严律已,戒骄躁,要谦虚。

3、人无知,生骄傲,产固执,拒忠告。

4、人谦虚,要适宜,尊别人,不卑己。

5、傲怕长,气怕盛,才怕露,欲怕纵。

6、傲气盛,理智倾,宜争斗。罪恶生。

7、人愤怒,是阵疯,始于愚,悔之终。

8、对愤怒,不回声,拖时间,为对症。

9、人愤怒,人兴奋,能控制,是强人。

10、满招损,谦受益,知多少,是正比。

第三课懂“谦”

课堂。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

2、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3、谦虚日久人人爱,骄傲日久成孤人。——谚语。

课外。4、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

5、谦虚日久人人爱,骄傲日久成孤人。——谚语。

6、谦虚谨慎和不谋私利,是人们所赞扬的美德,却也为人们所忽略。——莫洛亚。

7、谦让是身体的良心。——巴尔扎克。

8、谦让别人就是处世之道。——野口英世。

9、谦和的态度,常会使别人难以拒绝你的要求。——松下幸之助

10、谦卑的人会变得高贵。——达·芬奇。

教学反思:第四课赏“谦”

一、书法作品欣赏。

第五课讲“谦”

讲谦和的故事。

资料链接:鲍叔牙谦让管仲》

徐悲鸿改鸭子。

国学教案 三年级

第十三课 幼学琼林 教案。教学目标 交流 幼学琼林 的背诵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背诵 爱上经典诵读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 孩子们喜欢看书吗?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诗文有哪些呢?三字经 千字文 规 幼学琼林 四大名著 红楼梦 西游记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等。刚...

国学教案三年级

国学与实践 学习要求。1 课前准备 学习用具 一个笔记本。2 课堂学习 自主学习 小组学习 课堂纪律。3 课后实践 查找资料 诵读背诵 实践活动。第一课说文解 谦 第一课时认识 谦 qi n字形演变 造字解说 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 歉 的省略,表示歉意。谦,篆文 言,说 兼,即 歉 内疚 表示表...

三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国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讲千字文具体内容 乐殊贵贱 同气连枝 2 初步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一些生活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讲解本课千字文的具体内容。难点 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一些生活道理。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1 复习导入。我们先复习上节课 千字文 所学知识。指学生背一背,全班齐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