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估算的教学反思

发布 2022-11-26 11:32:28 阅读 1581

北师大版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电影院。

亳州第十六中学史俊永。

本节新课开始多**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笑笑同学想组织500名同学去看电影,电影院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每张电影票12元。

问题:估一估: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于是我给予同学们充足的发言机会和时间,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交流讨论。然后让每小组推出一位代表说一说他们估算的结果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我总结了一下,他们的估算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估算,怎样去估算,无从下手。不知道座位总数=每排座位数*排数,更不知与数字500相比较。

2估算数值偏大,找不到比较方向,盲目比较。把21或者26看成30进行估算,导致估算范围太大。这部分同学知道座位总数=每排座位数*排数,但不知把两数的积向500引导,把21排看成20排,每排26人,20*26=520人,够了。

或者把21排看成20排,每排看成25人,20*25=500人,也够了。

3先精确计算出准确数值,再去估算,为了估算而估算。这部分同学计算能力很强,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而后靠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缺乏对估算的理解。认为只要知道精确值根本不需要估算。

于是针对这一题我从座位数和排数的关系,数据的特殊性,比较的方向性逐步分析慢慢讲解,而效果也不理想,由此可知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很差,这是我们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不重视造成的,我们忽视了估算的能力,而将小学生计算能力偏窄地理解为精确计算能力。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估算?它有什么意义呢?估算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可以考查计算是否正确。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数感。

实际上生活中大量的计算并不要求进行精确的计算,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估算次数远比精算次数多。在教学中该如何处理这部分的内容,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怎样做好估算的教学,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估算能力?

我以后要从这些方面加强教学:

1培养估算的意识。首先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感受,增强自身的估算意识,自觉地把这种感受应用到教学中,很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这种估算的意识,养成对数值做判断的习惯。

2创设生活情景。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的物体和发生的事情,我在教学中也多举身边发生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多感受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估算,如:

去五马桃花节赏花距离有多远骑车需要多长时间?清明节组织春游,需要准备多少钱?我们十六中报告厅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如果明年十六中小学部多招收四个班做课间操时小广场够用吗?类似的问题有很多,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用到估算。

3教给学生估算的多种方法,在计算中利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的准确性等,行动起来!落实估算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实实在在的开展,从教育思想上重视起来。我从三年级开始注重估算的培养,加强估算练习,我想学生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小学三年级《估算》教学反思

三年级 估算 教学反思。宝塔区冯庄学校课题组。我在教学本课时,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 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口算 估算 笔算等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我觉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估算》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估算 教学反思。通过万以内的加减法学习,同学们三位数加减都掌握得很不错了,有的同学甚至能达到口算的水平。开心之余,又有诸多担忧,因为这节课,将接触 估算 我就很担心孩子们看见算式就直接报出计算。所以我在上估算课堂之前,就想着一定先要引入 估算 的概念,并且让他们了解到 估算 的意义...

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 乘法的估算 教学反思。四月份,我们三年组到千金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 乘法估算 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学生的想法各异,甚至有的学生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对估算的意义理解不够。这节课从开课就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数学活动,探索 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