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

发布 2022-11-09 03:09:28 阅读 1605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儒溪小学江娓。

教学片段一: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

师:这是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学生名单,观察这个**,看看有什么发现?

同位商量后汇报交流。

生:从表上可以看出语文小组人数比数学小组人数少一人。

生:我发现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前面3个人名字一样的。

生: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

生:我从表上看到杨明、李芳、刘红3人既参加了语文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小组。

师:刚才同学们从这个表上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提数学问题。

生1:语文小组人数比数学小组人数少多少人?

生2:数学小组人数比语文小组人数多多少人?

生3: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有没有17人呢?

生4: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解决生1、生2提的问题。

学生很快得出答案。

生:语文小组比数学小组少1人。9-8=1(人)

生:数学小组比语文小组多1人。也是9-8=1(人)

师: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两个小组一共有17人。8+9=17(人)

生:有3个人重复了,应该是14人。

学生议论纷纷,两边相持不下。

片段二:创设情境,**体验。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了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到底这两组一共有多少人呢?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设计一幅你喜欢的图案,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写在合适的地方。

是别人一看就知道参加语文小组的有哪些同学,参加数学小组的有哪些同学,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哪些同学?看谁的设计既清楚又简洁,又有创意。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图表。

汇报交流。

教师用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

生:我画了两个大苹果,左边苹果里写着语文组的8个人名单,右边苹果里写着数学组9个人名单。

生:我把两个圆圈相交到一起,中间写重复的3个人,左边写语文组剩下的5人,右边写数学组剩下的6人。

师:观察这两种设计,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很容易看出语文小组、数学小组分别是那些人参加了。

生:我喜欢第二个同学设计的,图很简单,还能看出哪三个人既参加了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

师:老师也设计了这幅图案 ,你们帮老师评一评好吗?

课件出示两个空白集合圈。

师:谁能帮老师填名单。

生:语文组有杨明、刘红……。

数学组有杨明、刘红……。

生:把重复的3人排成竖的一队。

师课件演示。

生:还要改,将相同的名字只写一个,两个图中间的部分填写三个重复人的名字。

师用课件演示两集合相交的过程。

师:能说说每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课件演示:分别闪动)。

生:中间表示既参加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的同学。

生:左边表示参加语文小组的学生。

师:他们参加数学小组了吗?

生:没有。

师:那该怎么说?

生:左边是只参加语文小组,没有参加数学小组的学生。

生:右边是只参加数学小组,没有参加数学小组的学生。

片断三:数形结合,列式计算。

师:根据这个图,谁能列算式来算一算。

生:8+9-3=14(人)

生:还可以是这样的:5+3+6=14(人)

生:5+9=14(人)

生:8+6=14(人)

生:11+3=14(人)

师:能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生:语文小组有8个人,数学小组有9人,一共是17人,还有3人是重复的,所以要去掉,最后是14人。

生:只参加语文小组的有5人,数学小组有9人,一共是5+9=14(人)

生:语文小组是8人,只参加数学小组的有6人,因此一共是8+6=14(人)

师:5+3+6=14(人)表示什么呢?

班上顿时静了下来。

师:看图想想。

生:参加语文小组的5人,3个人既参加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参加数学小组的6人,一共是14人。

教学反思:

这一课教学过程基本上实现了教学设计的意图,让学生体会到了"集合"这一基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实现运用,以及这一知识对解决我们生活的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有用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创新的兴趣。

当学生解决两小组一共有多少人时,答案有了争议,两种答案的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学生都想正确的答案是多少。而我此时没有及时肯定哪个答案,而又创设了另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图案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独特体验,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创造。

学生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学习动机得到激励,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创设了让学生设计图案,学生设计的图案很多。

可见,创造源于实践,提供实践操作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应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本节课学生共用了5种方法来计算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我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新课改下的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固定的运算方法,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本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也有不足之处:

1、强调过程与教学时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过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强调学生的体验,这是新课改的方向。我在本课设计中,比较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设计图案并填写名单,汇报就有少数同学说没写好。

要是等所有的同学都写好,本课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还有展示学生作品时,许多学生都设计得很好,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一一展示。应该说强调过程与教学时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但如何处理好强调过程与教学时间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2、应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中。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我在本课利用直观集合图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时,找了少数的同学说了一下,就过渡到下一环节。

但到了后面的列算式解答时,学生根据直观图写出了不同的算式,说算式的意义时有同学不会说了。部分学生还没理解直观图左侧和右侧的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三个部分的意义,学生印象深刻了,全体学生有了思考的过程,这样后面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三年级下册 三

第三单元。一 看拼音写词语。xi o xi j l i t u m ng x n s ch b o b ng ti o m an k ng g w i d o c ng d w gu f ng y p ng j d n b k i s lu t ng t w d ng y o hu ng zh b ...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三年级下册人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三年级下册人教版。1 会用一种以上的方法 如 绘图 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高度 茎的粗细 叶的多少等变化进生行观察记录 能将自已种的植物与生活中风到的其他植物进行对比 能用自已的语言简述研究过程的结果。2 能耐心细致地进行种植物活动 能坚持观察与记录 对自已种植的植物的生长感到好奇,...

三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雄县研训中心杨永乐。学习目标 1 认写生字 窟窿 叼 劝 认识多音字 圈 坊 读通课文。2 学习用词组 短语提炼段落主要内容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练习用上连接词 先 再 最后 用口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3 感受学习故事型课文的乐趣。重点 难点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