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曙光民办小学校本课程测试题。
五年级经典诵读。
班级姓名得分。
一、我会对。(20分)
1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2、好雨知时节春夜喜雨》
3一览众山小望岳》
4、我劝天公重抖擞已亥杂诗》
5、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6、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
7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8、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
9、人有悲欢离合水调歌头》
10、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二、我会选。(20分)
1、 诗人李白人称( )
a、诗圣 b、诗仙 c、诗囚 d、诗鬼。
2、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
a、高适 b、岑参 c、王维 d、孟郊。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4、“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出自一首构思巧妙的咏( )诗。
a、风b、雨c、雪d、竹。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游子吟》是一首赞美( )的诗。
a、父爱 b、母爱 c、师爱 d、友情。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 )的《小池》。
a、杨万里 b、苏轼c、贺知章 d、陆游。
7、“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是指( )
a 、 杭州 b 、苏州 c、徐州。
8、“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作者李清照是( )
a、清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9、以下哪一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
a、春风送暖入屠苏 b、春风不度玉门关 c、春江水暖鸭先知
d、春潮带雨晚来急 e、春风又绿江南岸 f、春来江水绿如蓝。
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
a、 春夜景色 b、夏夜景色 c、秋夜景色 d、冬夜景色。
三、我会判。(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清明》、《山行》、《江南春》都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乃翁”指的是北宋诗人陆游。
3、《敕勒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其中的名句之一。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佳节”是指春节。
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选自宋朝林升的《题临安邸》,诗中“休”字意思为“休息。
四、我会连 (18分)
1、把下面的诗句与作者用线连起来。(8分)
从军行苏轼 《宿新市徐公店杜甫。
题西林壁王昌龄 《春望杨万里。
竹枝词文天祥 《题临安邸贺知章。
过零丁洋刘禹锡 《回乡偶书林升。
2、把下列诗句用线连起来。(10分)
忽如一夜春风来早有蜻蜓立上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落花时节又逢春。
小荷才露尖尖角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是江南好风景明月何时照我还。
羌笛何须怨杨柳西出阳关无故人。
但使龙城飞将在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不教胡马度阴山。
莫愁前路无知己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身先死天下谁人不识君。
五、我会填。(27分)
1、请在下面的每个空格中填入一个字,使每一横行分别组成一个成语,填入的这十个字成为两句诗句,并说出诗的题目、作者。(15分)
)茧自缚熟能( )巧机立断。
)心壮志无所不旁若无( )
九( )一生人( )地灵疑神疑( )
)步( )趋。
这十个字组成的诗句是。
题目是作者是。
2、写出含有下面字的诗句(12分)
1、月:如:“举头望明月。
2、花:如:“竹外桃花三两枝。
3、雨:如:“清明时节雨纷纷。
六、请把下列花草名准确地填入相应的诗句中。(5分)
桂花 ②桃花 ③荷花 ④蔷薇 ⑤杏花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2、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人闲落,夜静春山空。
4、沾衣欲湿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一院香。
五年级学生经典诵读篇目诵读
五年级学生上学期。现代与经典诵读推荐材料。禹城市梁家镇中心小学。一 古诗。1.兰溪卓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 戴叔伦 42.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 汉乐府民歌 53.明日 明日复明日 民歌 6 4.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曹植 7 5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 86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孟浩然 9 7 ...
五年级学生经典诵读篇目诵读
金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五年级班上学期。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一 古诗。1.兰溪卓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 戴叔伦。2.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 汉乐府民歌。3.明日 明日复明日 民歌。4.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曹植。5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6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孟浩然。7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王维。8...
五年级诵读计划
目标要求 让孩子们在享受 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 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认为,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的研究课题符合三大背景。主要内容 1 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摸索出积累 背诵古诗词及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