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疑难题汇总

发布 2022-10-29 10:39:28 阅读 6989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d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阶级斗争d.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8、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

a.辩证法 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9、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d.核心。

5.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6.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

11.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

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3、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d )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 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d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 )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7、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b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28、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存在性b、运动性。

c、物质性d、可知性。

32、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 c )

a、可变性b、无限性。

c、不可逆性d、连续性。

33、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 c )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d、历史唯心主义。

38、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c )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c、牛顿力学理论d、相对论

40、古诗说“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d )

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

4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

是 ( b )

a、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辩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6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46、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b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47.“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b )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55.量变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d )

a、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b、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c、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d、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56.量变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 b )

a、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b、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c、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d、事物的量和质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59.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d )

a、事物的积极方面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60.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c )

a、既保留又继承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

64.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b )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

c、事物发展的间接性而否认了连续性 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

65.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c )

a、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过程的特殊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趋势的前进性。

d、只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没有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70.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的理论依据是( d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72.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d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74.“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d )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d、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

7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 a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80. “或然率”是指( b )

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5、唯物主义认识论是( b )

a.先验论 b.反映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不可知论。

7、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在认识论上说明( b )

a.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 d.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

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 )

a.实践是认识的**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b )

a.概念、判断、推理b.抽象性、间接性

c.感觉、知觉、表象d.形象性、直接性。

初一年级数学疑难题集

题1 如图,点a b c顺次在直线l上,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 若想求出mn的长度,那么只需条件 a ab 12 b bc 4 c am 5 d cn 2 考点 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可知 mn mc nc 1 2ac...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疑难题专练

一 填空题。1 近期,哈密市创城行动中,交警在检查酒驾时,首先通过嗅觉感知其是否饮酒,交警能闻到酒精味是因为 然后通过酒精检测仪定量检测 该仪器原理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电路,其中r0为定值电阻,r为气敏电阻,当酒精气体浓度增大时,r的阻值减小 若驾驶员饮酒,检测酒精检测仪上电压表的示数将 选填 变大 ...

青岛版二年级上学期数学 疑难题

青岛版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考试练习。一 把口诀补充完整 四 三十二 八四十八 十二八 七十二。七 三十五 九六十三 六五十四十八。二 十四五一十。二 填上合适的。0o3 3 0o3 0 1o4 4 6o5 30 7o1 7 7o1 8 24o3 8 63o9 7 6 3 6 47 28 4o4 8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