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做人》读书心得

发布 2022-10-23 13:15:28 阅读 2553

人生是一段不断学习和改变的历程,时时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在人生的路上发现处处有美景。那么大家知道《读书与做人》读书心得怎么写吗?以下是为您整理的“《读书与做人》读书心得”,供您参考,羡林老先生的《读书与做人》,首先通过他与书的不解之缘,告诉我们书籍是如何影响他一生的,体现了读书对人的一生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回到做人层面上告诉我们实实在在的做人之道,读后感觉受益匪浅。

首先,我想谈谈个人对读书的看法。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声像资料使我们更加方便快捷形象地获取信息,但书籍的魅力相对而言一点也不逊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刚上高中时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作品,真该用如痴如醉来形容,里边的场境描绘、人物心态描写是那么的传神,再加上曲折的故事情节,使我完全忘掉了现实世界。

然而,前些天上发现有这些**的**资料,就迫不及待地**来看。本以为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一定能把作品的内容表现得更完整,但我一打开这些**资料就失望了,影像节奏太快,把我当时花几天才看完的东西在几小时就表达完了,看后竟没任何感觉。回头想想,阅读的优点在于能够给读者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而这是声象资料所达不到的。

所以我一直觉得阅读对人的影响是长久的、长时间不容易消失的,而声像资料对人的影响是短暂的、极易消失的。阅读对人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是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过程。看到现在市场上到处摆放着包装华丽的非常热销的功利性极强的书籍我都感到可悲,成功人士是靠看几本书看出来的吗?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多读书,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进而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使自己的思想丰富和完善,最终成为成功人士。

再谈谈我对做人的看法。其实我们要谈的不是做人,而是如何轻松自在地做人,如何做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季老先生从多个方面讲述了做人之道,其中透露着一个理念:

和谐。季老先生认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近年来,我们到处能看到“和谐”的字眼,到处呼吁建立和谐社会。我们要轻松自在地做人,就应该把当前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把自己和周边的人看成一个整体,这样我们就能避免做出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事情,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实现轻轻松松地做人。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季羡林先生的《读书与做人》,季羡林先生生于2023年,卒于2023年。曾在国立清华大学读西洋文学系,后又留学于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好几种好几种古代语言,如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等。这一生发表**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

其在翻译和散文创作上也有相当的成就。其代表作也是冠绝古今,留给后人一大笔文学财富。

季先生为何有如此高的成就?当然是离不开他的一个爱好——读书。更何况当时的教育条件如此艰辛,就是这份执着与爱好成就了他。

在他的《读书与做人》一书中分为两个大部分教育我们当代年轻人,一写读书,二写做人。为什么我要在这里稍稍简介一下季羡林先生的生平呢?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首先审视自我的文化修养,以季先生为楷模。

改善学生对我们教育者的看法。为人师表者,应该具备传道、授业、解惑这三种基本的技能,怎样才能拥有这三样技能?需要我们博览群书。

只有提高我们自己,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育上我们作为学习的先驱者,就应该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带好头。

在这里首先我们先来谈谈读书。《老子》有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用来说读书可以分为“为学”与“为道”。“为学”与“为道”说的是读书的两个阶段,“为学”与“为道”是交替进行的。

我以为“学海无涯”,所以如果只是把“为学”做为一个阶段来看待,那么便有“不进则退”,更有“江郎才尽”、“黔驴技穷”的末路。我想“为学日益”我会做延续下去,那么,你们呢!

读书能教会我们很多很多。古时,一灯如豆翻书求知者有之,雪夜映照孜孜不倦者有之,长篇累牍皓首穷经者有之;当下,钻研典籍有大成就者有之,本着天赋笔耕不辍成一家之言者有之,搜寻经典以记忆开“洛阳纸贵”之风气者有之。读书则是一种心灵上的补充,精神上的粮食。

伟大领袖***挥笔写下多少慷慨激昂的文字,也正是印证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思想。

“书读秦汉,意在山水”读书可以只是为了享受、寄寓山水,大千世界风景各异可是我这边秀色独好,因为书本给了我想要的“世界”;读书其实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喜欢便有得计较“为学”与“为道”,可是对于并不一定以这种方式生活的人来说就并不具有吸引力了。读书,要是愿意、喜欢便是了。

季老先生曾写道他的读书经历:“六岁以前,我有一个老师马景恭先生,他究竟教了我些什么,我现在全部忘掉了,大概只不过是几个字罢了。六岁离家,到济南去投奔叔父。

他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逃到济南去谋生的,经过不知道多少艰难险阻们终于立定了脚跟。从那时起,我才算开始上学。”现在的时代不同于往日,我们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环境。

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良好的自我修养成为当今教育学生的主要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又多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自觉的去读书?让学生自觉去读书,则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去正确引导,大学主要以自立、自觉、自信、自强为前提,教育大学生因有相应得当的方法。四个‘自’则是我们教育者去引导的重要入手点,从四个‘自’上着手改变一个学生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

季先生在书中还写道:“在清华北大期间,我曾读遍了图书馆中大量的书籍,去充实自己。”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书是他自愿读的。

我们在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时间时就可以去引导他们多看点书,让他们自愿去看书是我们引导的首要工作。想要改变他们,首先改变我们自己,我们能否用闲余时间多看两本书,能否在学生面前出口成章,在大局面前稳如泰山,这便是考验我们的读书量。当我们做到时,自然可以影响学生去自愿读书,我们也可和他们一起阅读,既提高了自己也改变了学生的想法让他们自觉起来,自觉提高自我修养。

作为新生代的老师,走过学生的路,也成为一名教育者,应该懂得读书的重要性。上周结束的《我是歌手》,当一位具有影响力的选手在直播时提出退赛的请求,著名主持人汪涵急中生智,化解危机,并且解决的如此漂亮,这对于当年还只是在湖南卫视当一个小小杂役的他来说,能做到著名主持人的位置上,定是建立在博览群书,每天抱着《菜根谭》和《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过日子。只有脑子里有货,才能急中生智。

所以我们作为教育的先驱应该审时踱世,更有力的去改变学生对于读书的看法,我在工作岗位上,时常也遇到各种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得到一个答案就是充实自己。

作为教育者读书确实重要,但却不能落下做人的道理,我从读大学到现在在大学里工作,我深刻的理解到大学的定义,大学是为国家培养有素质有品德的大学生的地方,现如今的大学不仅注重专业培养,也在教授大学生做人的道理。有人说人分三品,有才无德者,下品。有德无才者,中品。

德才兼备者,上品。为什么说有才无德者为下品,有才无德者往往可能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相反有德无才者,至少不会去危害社会,给他人带来不便。而在大学里,往往却需要培养德才兼备者,季老先生书中提到尊重,孝道与礼貌。

做人最重要的往往需要尊重他人,能尊重他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走进社会以后才有更好的发展。学会孝道,父母之恩大于天,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必须做到的。礼貌则是尊重的一种。

抛开其他的做人准则不看,单单看这三点则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品德。

古往今来,中国人讲“读书”,就是为了“做人”. 所谓“知书达理”,读书是学知识,明事理的最好途径,套用今天哲学上的概念,无非就是为了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其根本目的就是如何“做人”。中国现状是人越来越多,坑蒙拐骗之事屡见不鲜,老外曾说过一句让人记忆尤深的话:

“only in china.”(只有在中国才能见到)这无非就是在嘲笑我们国民的素质低。仅仅简简单单的三个英文字母就呈现了中国式的卑微。

人生中真正的成功在于做人成功,只有做人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成功。人的本质本应是追求精神高尚。然而我们却常会看到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衣寇得体,道貌岸然,但他们却经常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可以求荣卖友,可以寡廉鲜耻,甚至吃喝嫖赌,无所不为。

踩踏着别人的痛苦以求一己之利;还有一些人谨小慎微,见风使舵,为了能依附权贵,甘愿自然践踏自己的人格。试问,如此人生如何能与成功相连?即令他们有了权威,有了富足。

然而,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躯体,何言“成功”?此状人生,岂不适应了哲人所说的“享有快乐的猪”之理论!由此可见,人生的成功,不在于权势,不在于财富,而是取决于你的常识,学识,和胆识。

只有做人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健全的人。首先,如果每天都夹着尾巴,惟有别人马首是瞻,丧失自我,这样的人看上去无论如何潇洒,由于他们的灵魂永远跪着,他们永远也不能成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追求‘精神’自由的人能真正取得成功。

有句俗话说:“世上难事千千万,最难还是做人难”。做人确实难,但是如果我们能明悉做人的本质,一心向学,难又如何?

这也是我们要给学生传达的。

现如今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培养有品德的学生群体,这并不是学校一个机构的事,而是社会全体人员该关注的事,人们往往在最求成功的道路上忘记了最本质的问题——怎么做人。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我们自身带来的影响。做人两个字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

我们站在教育的立场上反而应该反思一下教育两个字是否在我们心里已经产生深刻影响。下一代人应该如何去做人,我们应该如何以身作则,是不是我们当下非常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

站在教育高度上,我愿意背负起教育的一切责任去教育我的学生,让他们知道想成才先**的道理。我也呼吁教育者们,在培养多多少个有才能的人的前提下先多去培养能尊重,孝敬以及有礼貌的学生。做人为主,专业为辅,才是创造新教育理念的最高思想。

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上,应该从自身出发教会学生怎么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也时刻提醒自己应该教会我带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懂得怎么去做个季老先生所说的人最重要。我的力量很卑微,但我希望我能在教师的团队里发挥我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配合每一位老师去完成这个当下最严重的问题,我相信在我们这些教育者的努力下,将会有一批真正的成功人士出现,这不是梦想只要我们努力!

一本好书,可以慧智;一本好书,可以明心。《读书与做人》是我读到第一本季老的著作。开始时,总觉得大师的书就是晦涩难懂,食之无味。

但去展读此书时,才发觉书里的文章不似想象中的高深晦涩,却如入桃花源般让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

平实朴素、引人深思,是我对这本书所喜爱的原因之一。书中虽无惊人之语、骇听之言,但字里行间、文墨深处无不彰显一代大师笔书不辍的研习精神及孜孜以求的学术素养,季老对求学经历的描述朴实平易、感发真情;对治学之道的阐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看似素简的语言中屡屡道出实言真语,给人以彻悟之感、发人深省,甚至令人心向往之。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乏味,面目可憎”。也听人说过读书的人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当然,现在我们到不了这个境界,但读书是苦口良药,在我们心烦气躁的时候,平静心情;读书是潺潺清泉,在我们空乏心志的时候,流入心田。对我们理想的树立,人生的选择起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与苍白,尤其能够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作用。

读书与做人

书,承载一代又一代的精神文明,洗净一个又一个灵魂。世间万物,唯有好书是清透至极。海枯 石烂 日转 星移,书,在岁月的洗礼下,尽显光华。莎士比亚曾这样说过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说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我说...

读书与做人

作者 文雨。甘肃教育 2012年第11期。虽然中国人的读书现状不容乐观,但关于读书的话题却是常谈不衰。在读书的境界方面,人们一向推崇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提出的三个层次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读书与做人

余江根据李汉荣先生在略阳县天津高级中学的演讲记录整理,经李汉荣先生亲自修正 今天我们能在这里见一面非常不容易啊,我与绝大多数人没见过,为此我们准备了几千年,也许是几十亿年。几千年,是说我们的文明史已经有几千年 说几十亿年,那是说地球的演化。很久很久以前,宇宙还是一锅混沌的 原始汤 大约五十亿年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