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
1.以下不属于无意识现象的是( )
分数:2.00)
a.无意识行为。
b.对刺激的无意识。
c.盲视。d.前意识√
解析:解析:无意识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无意识现象具体有三种: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自动化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觉察的事件实际上对行为产生了影响;盲视, “看”不到刺激的病人,却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
2.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这种现象叫( )
分数:2.00)
a.无意识行为。
b.对刺激的无意识√
c.盲视。d.无意识心理。
解析:解析:无意识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无意识现象具体有三种: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自动化行为,如骑自行车时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其他问题或与他人交谈;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觉察的事件实际上对行为产生了影响;盲视,盲视是指受到脑损伤后,在盲区中呈现客体,患者报告看不到客体,但能准确确定客体的位置、运动方向等刺激属性,即“看”不到刺激的病人,却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
3.( 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现象。
分数:2.00)
a.无意识行为。
b.对刺激的无意识。
c.盲视√d.无意识心理。
解析:解析:无意识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无意识现象具体有三种: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自动化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觉察的事件实际上对行为产生了影响;盲视,盲视是指受到脑损伤后,在盲区中呈现客体,患者报告看不到客体,但能准确确定客体的位置、运动方向等刺激属性,即“看”不到刺激的病人,却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
4.意识可以被看成是( )状态下的觉知。
分数:2.00)
a.觉醒√b.朦胧。
c.睡眠。d.激奋。
解析:解析: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是一种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同样,人也能觉察到某些生理状态,如疲劳、焦虑、饥饿等。此外,人还能觉察到时间的延续、空间布局等。
5.深度睡眠时,大多数的脑电波的波形是( )
分数:2.00)
a.α波。b.β波。
c.γ波。d.δ波√
解析:解析:α波的频率较低,波幅稍大,出现在安静和休息状态下,即入睡期;β波一般出现在个体清醒并兴奋的状态;γ波是40赫兹每秒的高频脑电波,出现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较低、波幅较高的δ波,这一阶段常被称为深度睡眠。
这个阶段结束后,会进入快速眼动睡眠,肌肉更加地放松,脑电波却与清醒状态或入睡期很相似。
6.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波形是( )
分数:2.00)
a.α波√b.β波。
c.γ波。d.δ波。
解析:解析:α波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出现在安静和休息状态下,即入睡期;β波一般出现在个体清醒并兴奋的状态;γ波是40赫兹每秒的高频脑电波,出现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较低、波幅较高的δ波,这一阶段常被称为深度睡眠。
这个阶段结束后,会进入快速眼动睡眠,肌肉更加地放松,脑电波却与清醒状态或入睡期很相似。
7.以下哪种观点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神经随机活动的体验( )
分数:2.00)
a.精神分析。
b.生理学观点√
c.认知观点。
d.认知神经科学。
解析:解析: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生理学的观点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存储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活动,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
8.主张梦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的学派是( )
分数:2.00)
a.精神分析√
b.生理学观点。
c.认知观点。
d.认知神经科学。
解析:解析: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9.关于注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b.注意可以反映事物和事物的属性√
c.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并加以维持。
d.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解析:解析: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并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同时加以维持。
但是注意并不能反映事物和事物的属性,感觉和知觉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点,而思维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10.(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分数:2.00)
a.注意√b.记忆。
c.表象。d.想象。
解析: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记忆是人们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人们通过感官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并没有马上消失,而是保留在人们的头脑中,并能在需要时再现出来。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11.注意能使心理活动稳定在选择的对象上,直至活动达到目的为止。这是注意的( )功能。
分数:2.00)
a.选择。b.维持√
c.调节。d.监督。
解析: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选择功能是指注意使心理活动有选择的指向符合自己所需要或当前的活动相一致的事物,而避开无关事物的影响,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注意的维持功能使心理活动稳定在选择的对象上,直至活动达到目的为止。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是指注意使人及时觉察到事物的变化,并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动以适应这种变化,使个体能随时发现自己行动的错误,并对错误及时纠正。
12.在课堂上,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体现了注意的( )品质。
分数:2.00)
a.选择性注意。
b.持续性注意。
c.分配性注意√
d.注意的调节。
解析:解析: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3.在一个嘈杂的聚会上,你去听一个中意的美女的讲话,体现了注意的( )品质。
分数:2.00)
a.选择性注意√
b.持续性注意。
c.分配性注意。
d.注意的调节。
解析:解析: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一种刺激。
14.学生在上课的45分钟必须使注意保持在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对象上,体现了注意的( )品质。
分数:2.00)
a.选择性注意。
b.持续性注意√
c.分配性注意。
d.注意的调节。
解析:解析: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
15.不能够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
分数:2.00)
a.边听讲边做笔记。
b.上课时做白日梦√
c.边吃饭边看书。
d.自弹自唱。
解析:解析:注意分配是有意识地将注意力放在两件主体都想完成的任务上,而上课时做白日梦则是注意分散,属于注意力无法集中于一件事上。
1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分数:2.00)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朝向反射。
解析:解析:随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在注意发展上,随意注意出现得较晚,只有人类才有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一种被动的注意,既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或者说,注意的引起与维持不是依靠意志的努力,而是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
在这种注意活动中,人的积极性的水平较低。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因而不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在这方面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从发生上讲,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朝向反射是指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朝向反射学说认为,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朝向反射,它为人和动物所共有。
17.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分数:2.00)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持续性注意。
解析:解析: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从特征上讲,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比方说,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从发生上讲,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8.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描述的是( )注意。
分数:2.00)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持续性注意。
解析:解析: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随意后注意兼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相联系,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从发生上讲,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可以解释注意分配现象的理论是( )
分数:2.00)
a.双加工理论√
b.过滤器理论。
c.后期选择理论。
d.衰减理论。
解析:解析:该理论由谢夫林等人提出,他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加工。
自动化加工是由刺激自动引发的无意识的加工过程,不需要随意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认知加工是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过程,它需要注意的积极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要占用系统的加工资源。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人们能同时做好几件事情。
20.2023年,谢夫林等人提出了用来解释注意分配功能的( )
分数:2.00)
a.双加工理论√
b.过滤器理论。
c.后期选择理论。
d.衰减理论。
解析:解析:双加工理论由谢夫林等人提出,他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加工。
自动化加工是由刺激自动引发的无意识的加工过程,不需要随意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认知加工是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过程,它需要注意的积极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要占用系统的加工资源。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人们能同时做好几件事情。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心理学概述 试卷
总分 64.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选题 总题数 26,分数 52.00 1.单项选择题 分数 2.00 2.俗话说 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吃蜜蜜不甜。这说明心理对行为具有 作用 分数 2.00 a.决定。b.依存。c.能动。d.调节。3.当需要对人们的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一般采用 分数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心理学导论 模拟试卷
总分 56.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选题 总题数 22,分数 44.00 1.单项选择题 分数 2.00 2.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 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 分数 2.00 a.认知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构造心理学。d.神经心理学。3.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心理学导论 模拟试卷
总分 56.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选题 总题数 22,分数 44.00 1.单项选择题 分数 2.00 解析 2.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 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 分数 2.00 a.认知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构造心理学 d.神经心理学。解析 解析 构造主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