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我自己的认知。
在以前,时不时地我就会想到“认识我自己”这个问题,我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我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做的事情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在这次老师布置了期中作业以后,我又想了一段时间,也又一次和从前一样地觉出要认识自己到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我就“自己”这个概念进行思考后一段时间,往往就会产生一种迷惑,好像自己既是“这个样子”,又是“那个样子”,而且想的时间愈长就会愈发搞不清“自己”这回事……每每便只好作罢。如果将这两段的话语也看作是我这个人的写照的一部分,我想同样也是可以的。
好吧,尽管仍不甚有十足的把握,我还是从我的知识、能力、个性、需求这些方面来谈谈我自己吧。
首先从知识方面。我现在是一名本科在读的大学生,我一路从小学读到大学,应该说还是积累了一些知识的。这其中有从小到大在学校学到过的种种知识,也有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获得的课外的知识,而我以为后者是更易获取也是更难忘却的。
我一直以来比较喜欢文学。虽然在大学读的专业是法学,我固然也对法学具有热情,我对文学的热爱却丝毫也没有改变过。而且进了大学,得以在图书馆里借到更多想看的书。
正因为如此,我的知识中有一大部分是与文学有关的。我最早接触的是日本文学,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关系,我也很喜欢日本文学。我也喜欢中国现代文学,我最崇敬的作家是巴金先生,我实在是佩服和敬仰他的真诚、他的无私以及他热烈真挚的爱与恨。
后来我渐渐涉猎了一些美国文学,以及少数的欧洲文学。我读书以**居多,而我也喜欢关注作家的生平介绍等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比如我可以随口说出不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名字及他们的作品,甚至是评委会给他们的颁奖词。
然而我对中国的古代文学了解不多,尽管我知道那是些很有价值的古人留给我们的瑰宝,但是因为自己的古文水平比较低,看一会儿就看不懂了,就没了兴趣,于是也就很少去读。总之我热爱文学,虽说我所知道的都谈不上很高深的知识,但这也构成了我知识储备中比较主要的也是常常愿意被自己唤起的部分。
尽管我最热爱的是文学,也在这方面知识的了解上较其他知识花了更多的时间,我自以为自己在其他方面同样是具有一定的知识面的。我有法学的专业知识;我高三加试历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而我也经常浏览财经新闻,使我懂得了一定的经济、金融知识。在自然科学方面,尽管我数学一向不好,但我有时也会“心血来潮”地去借一本数学的专业书来“感慨感慨”,也就多少获得了一些相关知识,别的学科也是相同道理。
上周我还借了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来看,最近确实对心理学比较有兴趣,时常还会去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的**上看看心理咨询师们的文章。
再从能力方面来谈谈。我自认为自己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当然这里我所说的能力指的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分开来讲就包括处理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
我还记得两件事:一件事是在我初中的时候,由于买了自行车想要骑车上学,然而因为当时办停车证的时间已经过了,要等一学期结束才能再办。我当时就果断地自告奋勇跑去校长办公室恳求校长允许我临时**,还和他说了一大通道理,校长大概见我这孩子挺有自信也挺会说话的就同意了我的请求,我顺利地办成了证开始骑车上学了。
现在回想,这件事真是给了我极大的自信,那使我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了肯定。另一件事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年级已**理分班了,我由于一开始判断错误进了物理班,学了两个月觉得实在跟不上,当时也有不少同学有和我相同的困扰,我和他们都找过班主任,但都没用。于是我就跑到教务处找教务主任说了我的情况,他便让我写一张申请书交给他,还叫我不要声张,我心里就觉得有戏了。
后来我成功地转到了历史班上。我觉得这两件事证明了我的能力还不错,而且使我对自己的能力更有自信,更敢于去展示、发挥、使用自己的能力了。
再从个性方面来谈谈。我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家在一个老式的新村(这种说法有点奇怪)里,房子是平房(就是一连排地十个房子连在一起的那种),每户人家门口都有一大片菜地,远处还有泥土自然堆积而成的并不低矮的土丘。我平日里喜欢和小朋友们出去玩,我们踏过菜地,爬上土山,捡起木条抽打,爬树,玩火……在夏夜里我们还会在空地上看星星,我们度过的几乎是如野孩子一般无拘无束的童年,那确是无比地快乐。
因而,与童年的经历有关,我的个性总的来说是坦诚和乐群的。单从性格上来说,我是属于比较内向的,平时话不多,但对于自己的好朋友,我倾向于与他们交流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甚至还有些滔滔不绝呢。和朋友们外出游玩的时候,我总是会习惯性地走在队伍的后方,也喜欢跟着别人玩,他们问起我:
“孙立慷,你想玩些什么呀?”我多半会说:“呵呵,我随意的,随你们吧!
”。由此判断我应该也是一个随和、低调的人吧,呵呵。杨老师介绍我们做的那个气质测试我也做了,我做出来的结果是“协调者”,我觉得和我的气质还蛮像的。
最后从需求方面来谈谈。和多数人一样,除了吃、睡等人类的基本需求以外,我也有一些别的需求。比如爱情的需求、钱的需求、休息的需求等等。
我有时在想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即自己的终极需求是什么?很幸运,我已经得出了答案。
我是这样想的:我现在在学习是为了将来能在社会上生存,而在社会上能生存了就会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家庭以后就会想要不少子子孙孙作为自己的后代,有了后代后就想要安安静静、平平淡淡地晒晒太阳,最后想要的就是平平静静、满满足足地死去。所以,我的终极需求简单来说就是“得个好死”,嘿嘿。
不过这还是有点玩笑话性质的,其实我想我真正想要的就是衣食不愁而且平静祥和的生活吧(这其中自然也包含着最后的“一死”)。
好了,还是先把思绪拉回来,这里顺便也来谈谈我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吧。我最想做的其实是作家,我希望写出自己的东西。当然我也蛮想当律师的,我觉得可以帮助到别人,这感觉很好。
其实这两者也不矛盾,我可以一边做律师一边从事写作,不错。
以上大体上就是目前我对我自己的认知。想必我还没有把自己认知全、认知准。那就让我一边生活一边继续认知自己吧!
秘书心理学指导 秘书的人际关系
一 性质。秘书人际关系是指秘书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二 特征。一 业缘性以职业活动为纽带。二 正式性。三 持久性。四 首属性。五 密切性。第三节秘书必须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一 坚持正确的原则。一 平等原则人格平等不卑不亢。公务活动中 人格对等物质交往中 价值对等。私人交往中 情感对...
人际关系心得体会
精品word文档值得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值得 值得拥有。主办单位 bcg 百乔罗管理咨询 收费标准 2800 人 包括资料费 午餐及上下午茶点等 参加对象 董事长 总经理 职场精英等等。报名 闫老师。温馨提示 本课程可为企业提供上门内训服务,欢迎来电咨询!课程背景curriculum bac...
公共关系心理学
1.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特点?答 1 以公众为对象。公共关系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与其相关的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组织必须着眼一自己的公众,才能生存和发展。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必须始终坚持以公众利益为导向。2 以美誉为目标。塑造形象是公共关系的核心问题。组织形象的基本目标有两个,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