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重点哈医大

发布 2022-10-18 15:13:28 阅读 5302

医学心理学 medical psychology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叶灿。

第一章绪论。

1.2024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第一节医学心理学概况。

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2.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

第二节医学模式的转变。

1.医学模式: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总体的认识和本质的概括,体现了一定时期内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表现。

2.医学模式的转变: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起源于原始社会,相信“万物有灵”。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起源于朴素唯物论和整体观的哲学思想。以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文集》为代表。心身观:一元论 “天人合一”、“形神合一”

生物医学模式:以机械唯物论的哲学思想为主导。方法机械化、绝对化、心身分离、人与环境分离。重视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024年美国的恩格尔首先提出这一概念。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主张心身统。

一、相互影响。提倡从社会、心理、生物三轴系统全面对疾病进行诊断、预防、**和护理。

第三节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1.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科学地观察与分析,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

分为主观观察法与客观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临床观察法。

2)调查法:研究者提出问题,研究对象口头或书面回答。包括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

3)个案法:对一个研究对象多方面情况深入详细地调查研究。

4)实验研究: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现场试验、临床试验。

5)相关研究:考察两个变量是否有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与统计技术。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心理现象及其本质。

1.心理现象的构成※:p13

1)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情感过程:喜、怒、忧、思、悲、恐、惊。

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

2)人格: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观点和信念等。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2.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物质发展到生命阶段,当生物有了神经系统才能出现心理这种功能。

心理的器官是脑。

心理是在反射活动中实现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观念的反映。

心理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

心理是客观世界主观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理有社会制约性。

第二节认知过程。

一、感觉。1.感觉(sensa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

2.感觉的特征:

1感受性: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能力。

2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感觉适应:外界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的变化。

4感觉后像:刺激停止后感觉暂留的现象。

5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官,使其感觉性变化。

6联觉: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

二、知觉。1.知觉(perception):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各种感受器协同活动形成对事物的完整映像。

2.知觉的特性※:简答。

选择性:从众多刺激中选择少数刺激加以优先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对客体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进行整体性的反映。

理解性:人们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用词语加以标志的特性。

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3.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共同点: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

三、记忆。1.记忆(memory):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记忆的基本过程※:

1)识记:学习和获得信息的过程,或者说对信息进行了编码的过程。是记忆的开端和前提。识记包括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2)保持(retention):储存和巩固信息的过程,是记忆的中间环节。

3)再认和回忆:提取信息的过程,是记忆的结果。再认: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过程。回忆(再现):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3.记忆按存留时间分类※:

注:7±2 个组块:记忆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将孤立的信息项目连接成的一种意义单位或独立单元。

4.遗忘规律提出者:[德]艾宾浩斯(h. ebbinghaus)(p19)

遗忘规律:遗忘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经过一段时间,所剩的记忆内容不再有明显的减少而趋于稳定。

四、思维。1.思维(thinking):

人脑借助语言而实现的,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通过判断推理解决问题。

2.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影响因素:

个性②情绪③知识④动机水平。

定势作用⑥知识表征方式⑦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心理定势: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前的一种准备状态,是坚持使用原有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功能固着:人们趋向于以习惯的方式运用物品,从而妨碍以新方式去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叫做正迁移,产生消极不利的影响叫做负迁移。

五、想象和表象。

1.想象(imagination):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2.想象的分类:

无意想象:梦、幻觉(异常精神状态下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六、注意。1.注意(attention):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的分类:

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第三节情绪和情感过程。

1.情绪与情感(emotion and affection):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和体验222。

2.情绪与情感的异同。

1)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2)区别:3.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p24)※简答。

心境:是指微弱、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4.情绪、情感理论。

情绪的外周理论:詹姆士(美)和兰格(丹)外周情绪说。

坎农的情绪丘脑说:丘脑是情绪中枢。

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沙赫特-辛格情绪三因素理论。

第四节意志过程。

1.意志(will):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动机。

2.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p28)※简答。

第五节人格。

一、概论。1.人格(personality):也称个性(individuality),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

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人格的特征:p29※简答。

独特性与共同性、社会性与生物性、稳定性与可塑性、整体性。

3.人格的心理结构:p29

个性倾向性(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心理活动中稳定的部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调控系统(作为客体的各方面的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

4.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是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特点或行为倾向。(2分);

分类:表面特质(1分)、根源特质(1分);每个人都有相同数量的根源特质,但这些特质在每个人身上的强度不同,构成了个性结构的差异(1分)。

卡特尔应用因素的分析的方法,确定16种根源特质(1分)。

x1.人格形成的标志:自我意识的形成和社会化。

二、需要。1.需要(need):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2.需要的根本特征是它的动力性。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p31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主要需要依发展顺序及层次高低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指对阳光、水、空气、食物、排泄、求偶、栖息和避免被伤害等的需要。

它具有自我与种族保存意义,是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在人类各种需要中占有最强的优势,当一个人被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的需要均会被推到次要地位。)

安全的需要:是指对生活在无威胁、能**、有秩序的环境中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指对友伴、家庭的需要,对受到组织、团体认同的需要。

它表明人渴望亲密的感情关系,不甘被孤立或疏离。)

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对自己的尊重与价值的追求,包括“人尊”和“自尊”两方面。

前者希望获得别人的重视、赞许等,后者指自信、自强、好胜、求成等。)

哈医大医学心理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考试题。年级 2004级专业 临床医学考试时间 2007年 12 月日。注意 答案请书写在 答题纸 上,题号标写清楚 交卷时将 试题 与 答题纸 一并交上。一 名词解释 10 3 30分 1.感觉。2.心理定势。3.心境。4.性格。5.自我意识。6.心理应激。7.正强化。8....

医学心理学重点

生物医学模式 采用自然科学的实证加推理的认识论和方 来认识疾病和健康,医疗活动也往往反映出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故 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错觉 是不正确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下产生的。注意的特征 广度 转移 稳定性 分配。思维 间接性 概括性,是认识的...

医学心理学重点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 西格蒙德。费洛伊德。潜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划分为三个层面 意识 处于表层,人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觉察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前意识 在意识下面,平时并不为人所知,但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可进入意识。潜意识 处在深层,被压抑着,很难察觉到。人格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