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21:30:28 阅读 6905

第一章绪论。

1. 环境心理学研究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反应。

3. 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1) 首先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

2) 缺乏这种应用和基础理论的区分;

3)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4) 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

5)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自变量,往往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需要控制和消除的环境。

4. 布伦瑞克的透镜模型他认为架构环境知觉时,主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尽管我们从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误导,单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

5. 生态心理学强调物理情境在整合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兴趣集中在物理环境对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的影响。

6. 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出现,2024年正式提出了环境心理学这一术语。2024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2024年欧洲成立了“国际人类及其物理环境研究学会”,创办了环境心理学杂志,2024年正式成立了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

7. 环境心理学的特点。

1) 更多的研究是在现场而不是在实验室进行的;

2) 注意研究工作的连续性;

3) 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跨文化的比较和整合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4) 多学科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属于心理学的研究成员大约只占一半左右。

8. 将来的研究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1) 全球环境变化;

2) 群体间暴力和犯罪;

3) 新的信息技术和家庭的影响;

4) 人们健康花费的提高,对促进健康的环境策略感兴趣,以及社会老化进程。

9. 全球环境心理学。

1) 不同国家的环境心理学家对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但他们的兴趣和研究问题的特点是不同的。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往往面临共同的问题。

第二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以物理环境作为关注的中心,这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通常要消除和控制的因素。

2. 假装点击:环境心理学中研究攻击的实验范式叫假装点击,。

3. 时间序列设计:在一定时期内,对同一现象连续地进行一系列观测,由此所得到的随时间变化的序列性数据称为时间序列,也称为时间序列设计。

4. 收集数据的测量技术:观察、自我报告、评定量表、档案检索。

5. 观察即将所见所闻客观地记录下来。间接观察:使用观察法的一个特殊方面是观察人们行为留下的痕迹,通过这些痕迹来构想人们的行为。

6. 自我报告:是利用一些调查技术,让被试报告他们的行为、情绪等各种反应。

7. 访谈法实质上是一种双向交谈。问卷法是采用问答形式来测量人们的行为和态度的一种测验方法。

8. 评定量表:一般由一套测验题目构成,其中每一测题的都具有一定的分值。

第三章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1. 唤醒理论认为,唤醒的改变是与环境相联系的,人们情绪的变化引起了唤醒水平的改变,而情绪的变化必然是受到了环境影响,并且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都能使唤醒水平增加。

2. 操作的最佳状态是中等的唤醒水平,当唤醒高于或低于最佳水平时,操作行为都会越来越差,此外,唤醒和操作任务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倒u形曲线来表示;对于复杂任务,偏低的唤醒水平是操作的最佳状态,简单任务则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才有利于任务的操作。

3. 刺激的负荷理论又称为环境负荷或刺激过载。首先,个体对获得的感觉信息的加工嫩力是有限的;其次,当环境提供的信息量超过个体的加工能力时,就出现超负荷现象。

第三,当环境刺激出现时,个体要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最后,刺激负荷理论认为,人对某个刺激的注意力不能支持不变,一段时间后注意力会暂时减弱,在这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超负荷。

4. 定向疲劳:长时间高度注意某个体,导致注意减弱,5. 局限:是指环境中的一些信息限制或者说干扰了我们希望去做的事。

6. 心理阻抗:当人们觉察到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丢失,首先会引起负性情绪体验,这时,个体就希望通过获取对环境的控制力。

7. 习得无助感:行为局限理论认为当控制环境能力的恢复失败时,可能会导致习得无助感。

8. 三种环境刺激:环境中的感觉刺激、社会刺激、输入和环境的改变运动。这三种刺激可在三个维度水平上发生变化:强度、刺激的多样性、刺激的模式。

9. 适应:最佳刺激水平的改变称为适应,它指的是当环境改变时个体对环境反应的改变。

10. 生理反应又称为生理应激,又把情绪和行为反应叫做心理应激,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合称为环境应激理论。

11. 刺激过载可以看作是应激的结果,唤醒水平的提高是构成应激的一部分,最佳适应水平是应激反应的最终结果,行为局限是应激的标志。应激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噪音、污染等环境刺激对人行为的影响。

12. 个体的行为和环境处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中,个体的行为的有一个时间和空间背景,也就是说存在一个整合了的行为情境。

13. 对于个人空间的需要作为例字来加以说明。

1) 唤醒理论认为,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是由个体体验到的唤醒程度决定的;当个人空间的侵犯引起高唤醒水平时,个体就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

2) 刺激负荷理论则认为,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是因为环境提供过多的信息过载,此时,个体必须避免和忽略一些无关信息;因此个体往往采取退避的方式,这就需要有一定的个人空间,让退避称为可能。

3) 行为局限理论认为,个人空间受侵犯,个体对环境的控制力减弱,行为自由受到限制,一次,需要重新恢复行为自由,这就必须有足够大的个人空间。

4) 适应水平理论,由于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空间的需要是不同的。

5) 环境应激理论则认为,当环境中的应激源过多时,为了避免各种应激源,个体就需要有足够的个人空间以回避这些应激物。

第四章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1. 环境知觉包括认知的,情感的,解释和评价的成分。

2. 格式塔理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3.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即生物个体要寻找能使它们有最大程度生存的机会。这种理论也称为生态学观点,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知觉环境中对他们有价值的方面。

4. 学习理论认为,我们的知觉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必须学会知觉环境中的关键方面。

5. 概率功能主义,即有布伦斯维克透镜模型,它是布伦斯维克用数学来描述个体知觉过程的一个模型,当对包含多维度刺激的大环境作判断时,我们会给不同的刺激线索赋予不同的概率值,并对一系列散在的环境信息过滤,重新结合成有序统一的知觉。

6. 知道环境或具有环境方面的知识,人对环境刺激的储存、加工、理解以及重新组合,从而识别和理解环境的过程,经验和期待是两个需要考虑的很重要的方面。

7. 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8. 认知地图是一种对局部环境饿综合表象,既博客事件的简单顺序,也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

9. 研究认知地图的方法:画草图、对某一环境进行图示反应、再认任务、距离估计并建造统计意义上的地图。

10. 认知地图的五种关键的维度:路径、边界、区域、终点及标志。

11. 路径:人们在环境中所使用的行进通道,如街道、河流、地铁线、步行街等。

12. 边界:不一定是线性成分,但倾向于是线性的,具有限定和封闭的特征,像墙、法定的边界,海岸线等。

13. 区域:一些共同的特征和特性。

14. 终点:行为较为集中的点,它连接着主要的路径,或者是几条路径的终点。

15. 标志:人们用作参照点的突出特征、具有明显的界标和标志,通常从较远处就可以看到。

16. 认知地图中常见的三种错误:简单化、失真(人们常把最熟悉的地方放大,并放在地图的中心,认为直线短,购物者偏爱超进城方向的商场走)、添加的错误。

17. 影响认知地图的因素。

1) 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对环境越熟悉,认知地图就越完善,越清晰,细节越多。

2) 社会阶层对认知地图的影响,中产阶级或高阶层的个体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认知地图较正确。

3) 认知地图的性别差异较明显。

18. 认知地图的获得与记忆:一是随着个体的成长发展,个体认知地图的发生过程;另一是个体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如何获得其认知地图。

19. 到了大约7岁左右的时候,儿童开始具有了与**差不多的认知地图。

20. 空间环境的表征需要4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即注意并记住路标;构建路标之间的路径;对一些路标和路径形成组块、群集;这些组块、群集再与其他特征一起整合进总体认知地图的框架中。

21. 认知地图在脑中记忆的表征形成形式有两种,一是类似于外界环境的心理图像或意向;另一是命题式的,是基于数据意义基础上的储存,表征为几个概念的表述,其结构是层次记忆网络。

22. 不同地点和位置的可区分性,视觉接近的程度以及空间规划的复杂性。

23. 指路地图的特点:与周围环境具有结构匹配性;方位指向不一定是地理坐标系统,而常常是自我指向的参照系统等。

24. 指路地图与标准地图的不同:在于指路地图的方位不一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只要是在自我指向时,图示位置与周围环境结构匹配就可以了。

25. 指路地图也不同于认知地图:标准的指路地图的各方面还是客观的,不能任意添加、减少、歪曲。认知地图是主观的,很多主客观因素会影响它的准确性和对客观环境的吻合程度。

第五章气候与行为。

1. 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情绪作为中间变量产生的。环境负荷有三个特性:环境信息的强度、新奇性、复杂性。

2. 强度是指感觉刺激的绝对量。新奇性是指个体对刺激的熟悉性。复杂性是指环境信息的复杂程度。

3. 环境负荷可以分为高负荷环境和低负荷环境。高负荷环境指环境输入的感觉信息量多,低负荷环境指周围环境输入的信息量少。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高负荷环境导致更高的激活水平。

4. 对气候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不同观点:环境心理学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气候决定论、气候可能论和气候概率论。

5. 气候决定论认为,气候决定了行为的范围。气候可能论认为,气候对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它限制了行为可能的变化范围。

气候概率论则认为,气候不是报纸某种行为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它决定了某些行为出现的概率比另一些大。

6. 温度可以分为周围温度和有效温度。周围温度是指周围环境或大气的温度,是实际的客观温度;有效温度是指个体对周围温度的知觉,是个体的主观感觉。

7. 环境适应性指适应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适应环境指适应环境中的某正特别刺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湿度和风力。

8. 长时间在热环境中会妨碍智力型任务的操作:在热环境中的时间稍微短一些,完成机械操作会受到干扰,但是对警觉性的任务则可能先产生干扰,随后得到促进。

9. 热对行为的影响:可以说是身体的核心温度受到破坏,妨碍了操作的进行;另外影响了个体的注意。第四个影响因素是热影响到了知觉的控制,这可以用行为局限模型来解释。

环境心理学

第一章环境心理学导论 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谁?1.设计的目的首先是保护人爱护人,进而实现人对美的需要的实现。没有人的危险而是保护人 爱护人,解决外界环境与人的冲突是所有设计分支学科的共同目标。因此环境设计师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以更好地为其服务。园林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

环境心理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为 1 把环境 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 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2 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即都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直接 于实际研究。3 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4 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 富有...

环境心理学

2010 2011年第一学期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人民公园游客行为习性。满意度调查 小组成员 马雪阳 080907217 潘本固080907221 王秋艳080907227 徐倩倩 080907235 杨贺军 080907236 杨鹏 080907237 杨晓丽 080907238 张帆 0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