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教案。
心理学导论”课程是以普通心理学教学为出发点,突出重点,体现了作为大学本科知识程度和面向心理学专业教育两个方面的要求。
心理学导论”是一门重要的人文教育基础课程,它主要了介绍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内容既概括了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活动的最一般规律,又为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本课程作为学习心理学的入门课程,在阐述各讲内容时,注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并注意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述心理学知识在各个实践领域中的应用,相信当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后,能够比较顺利地学习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为未来的学习与工作达到新的境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心理学导论”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在内容上,突出科学性、基础性、学术性和前沿性。本课程从科学角度论述人的心理现象,充分体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理念,改变过去有人对心理学的错误看法。由于本课程是基础课程,因此在学习心理现象的一般知识前提下,理解与掌握看似深奥的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在学术性与基础性相统一的前提下,力求反映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成果,以及心理学科发展的新思想。
第二,在应用上,强调广泛性和实用性。本课程涉及心理学的许多内容,如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学习所提供的广泛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的结合,选择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例,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以提高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学习上,力求简明性、逻辑性和准确性相结合。在学习的内容上,要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逻辑清晰;在陈述上,追求简洁明了;在认知架构上,要祥略有序。这些都要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在扩大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成为进一步学习与深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阶梯,并能够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为此本课程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抓重点,扣主题,理思路,巩固所学习的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的基本概念有:心理学、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个性、个性心理特征、
应掌握的基本原理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认知过程与情绪的关系、认知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的实质等。
应明确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称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研究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研究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的科学。
思路是:人的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行为是外显的。外显行为受到内隐心理活动的支配,心理活动则通过行为而得到发展与表现。
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和情绪过程。个性心理,又简称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人的心理实质的科学阐述是: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征;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科学,其研究任务包括理论**和为实践服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探示心理、意识的起源、发展和规律,揭示心理与外部世界及脑的关系,以最新的心理科学研究成果论证和丰富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命题。
心理学实践任务的总目标是为我国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心理学的实践任务有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全个性、因材施教和教育教学改革、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以及提高自身心理养等诸方面。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要理解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
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机能。
神经元是通过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突触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生理机制。突触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它控制信息的传递方向、范围以及兴奋性或抑制性的作用,因此,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椎和脑,脊椎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低部分,其基本功能是进行反射活动,如排泄、膝跳等和传导神经冲动。人脑包括脑干(延脑、脑桥和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
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大脑半球表面上的外侧裂、**沟和顶枕裂三大沟裂把大脑皮层划分为四个叶,即枕叶,它们是视觉中枢、颞叶,它们是听觉中枢、额叶,它们是语言中枢和顶叶,他们是感觉和运动中枢。
神经系统活动的最基本的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有机体内外环境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它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反射根据产生的条件不同分为无条件反射,是生来俱有的,和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建立的。条件反射分为典型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也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的信号活动,用具有刺激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第一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第二信号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机体一切活动都由这两种过程相互关系决定。抑制过程分为条件性抑制和非条件性抑制两类。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两个:扩散与集中和相互诱导,相互诱导又分为正诱导和负诱导。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人类意识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意识的觉知性、意识的能动性和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它与动物心理本质区别表现如下:一是人类意识既有对客观对象的意识,也有自我意识以抽象概念形式能动地反映与改造客体,而动物则以具体形象地感知、表象来适应环境以满足其生存需要;三是人类意识离不开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信息,而动物的感性反映形式不需要语言;四是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人脑和大脑在量和质上存在巨大差别。
意识是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意识内容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和对由体验所引起的思维活动的觉知。
注意本身不是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注意不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与特点,但它保证着人的心理活动反映与变革客观现实的顺利进行。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总是有选择地指向于一定地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地对象上和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象的程度。
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它具有选择、保持和对活动进行调节与监督的功能,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机能、完成各项心理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无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在实际生活中都需要以上注意并在活动中相互转化。
反映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注意发展水平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注意品质是在不同生活实践与教育训练中形成,并通过锻炼而得到提高。
第四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在人脑中引起的心理活动就是感觉。
绝对感受性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绝对感觉阈限越大,绝对感受性越小,反之,绝对感受性越大。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差别感受性用差别感觉阈限来衡量。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差别感受性越小,反之,差别感受性越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感受性是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人的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感觉阈限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感阈限。
适应是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适应既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使感受性降低。在视觉范围内,可以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感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根据刺激物同时或先后作用感受器的情况不同,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但知觉极大地依赖于一个人过去的知觉和经验,同时也受到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等心理特点的制约。
知觉是多种分析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同时,知觉活动是当前的刺激而引起的兴奋和以往相应的知识经验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过程。
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等。根据知觉对象的空间、时间存在形式和运动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知觉的基本特征有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知觉整体性和知觉恒常性。
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力是敏锐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是人的智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第五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重现的过程,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事物的反映。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所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包括了“记”和“忆”的完整过程。“记”中含有识记和保持,是记忆的前提,“忆”中含有再认与回忆,是记忆的目的,也是检验记忆力的指标。
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把记忆分为动作记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和情绪记忆。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的编码。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若被注意或模式识别即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语言复述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语义编码加工永久贮存以便备用。
瞬时记忆的信息的保持一般不超过1秒钟,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大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具有组织性和备用性,其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心理学导论教案
心理学导论 教案。心理学导论 课程是以普通心理学教学为出发点,突出重点,体现了作为大学本科知识程度和面向心理学专业教育两个方面的要求。心理学导论 是一门重要的人文教育基础课程,它主要了介绍人的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内容既概括了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活动的最一般规律,...
心理学导论教案
心理学导论 教案。心理学导论 课程是以普通心理学教学为出发点,突出重点,体现了作为大学本科知识程度和面向心理学专业教育两个方面的要求。心理学导论 是一门重要的人文教育基础课程,它主要了介绍人的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内容既概括了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活动的最一般规律,...
心理学导论教案
心理学导论 教案。心理学导论 课程是以普通心理学教学为出发点,突出重点,体现了作为大学本科知识程度和面向心理学专业教育两个方面的要求。心理学导论 是一门重要的人文教育基础课程,它主要了介绍人的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内容既概括了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活动的最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