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过后是“谷雨”。
解析】b项“四书”中不含《尚书》,包含《孟子》。
6.默写。(5分)
1)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3)《关雎》中,从听觉的角度表现河岸鸟鸣的美好场景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4)《桃花源记》中,描述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小石潭记》中与《朱元思书》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综合性学习。(8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某中学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1)【魅力汉字】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总结出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2分)
演变规律:由繁到简。
(2)【传统文化】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3分)
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
a.上联:①,下联:⑤;
b.上联:④,下联:②。
3)【众说纷纭】最近,某校开展践行《**规》活动。一晚,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
对于小明的表现,作为他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3分)
示例一:小明,你真是孝顺的好孩子,你是践行《**规》的典范,你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示例二:
小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规》的精髓之一。我们应遵从,但也应活学活用。你应该主动和妈妈沟通,表明自己的想法,相信妈妈会尊重你的意见。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5分)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8.这首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9.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3分)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13分)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蒙络摇缀(缠绕)
2)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3)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4)悄怆幽邃(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够长久地停留。
12.文中高度概括潭中氛围的是哪八个字?(2分)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3.文中两次写“乐”,这和文章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3分)
文中两次写“乐”与全文的感情基调不矛盾。作者当时被贬永州,他寄情山水,当他听到清脆的水声,看到鱼儿的游态时,感到了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暂时欢快起来,从而成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压抑心情的反衬,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
(三)(12分)
甲】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选自《道德经》)
14.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2)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迁徙)
4)虽有甲兵(兵器)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村民)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异,问(渔人)从**来。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可以听得见,(但)人们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16.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4分)
参考译文】缩小国土,减少人口。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珍重生命而不远走他乡。 虽然有船只车辆也不乘坐,虽然有铠甲兵器也不陈列。
让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中。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以自己的习俗为乐事。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听得见,(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四)(12分)
龙安①自陂②下东入其山,蹑浮云而上之,极十里,有群石环会突立。石顶有双瀑淙下,有石涧广六七寻③,傍无荒茅萑苇之秽。而其水无泥沙,皆清冷可啜,游鱼沉泳,历历可见。
而水间之石,或哮然如岩,或剜然如臼,或偃然如槽,或落然如盂,端正莹彻,类非镌凿之能及。
凡若此行数十步,即至其所谓石笼者。笼之状类巨槽,而圜围斗壁,下阔五丈,会一涧之水而环之,已即复泄而为涧。前之岩者、槽者、盂者,又纷罗错列,亦无苔藓泥沙之秽焉。
由此少进,而涧下之石乃坦然成盘,纵数十尺,盘之中直发小甽④,广才盈咫。而一涧之水,又悉流于盘之下,其声珑珑若雷。窥其底,广深不可穷,而水涓涓可爱。
(选自《天下名山记钞》)
注释】①龙安:宋时龙安驿,在今江西黎州县西南。②陂(bēi):斜坡。③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④甽(zhèn):田间水沟。
1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有/群石环会突立。
b.笼/之状类巨槽。
c.即至/其所谓石笼者。
d.而涧下之石/乃坦然成盘。
解析】 b项句子中的主语是“笼之状”,谓语是“类巨槽”,根据句子主谓之间要停顿的原则,可知此句的正确划分应在“笼之状”之后。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历历可见(看见)
2)会一涧之水而环之(环绕)
3)窥其底(观察)
1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石顶有双瀑淙下,有石涧广六七寻,傍无荒茅萑苇之秽。
石崖的顶端有两条瀑布飞流而下,形成了一条涧水,有六七丈长,旁边没有茅草、芦苇等杂草。
2)而一涧之水,又悉流于盘之下,其声珑珑若雷。
整个石涧的水,又全部流到这块巨石的下面,那水流声“隆隆”的很像雷声。
20.用自己的话说说石涧里水中石头的形状,并谈谈选文两次强调“无……秽”的作用。(3分)
有的像咆哮的山岩,有的像挖成的石臼,有的像仰倒着的石槽,有的像凹进去盛食物的器皿。选文两次强调“无……秽”,主要是突出石笼所在地的水清石美。
三、写作(50分)
第三单元测试卷
cd4.男生人数的与女生人数相等。女生有20人,男生有多少人?列式正确的是。2020 c.20 d.20 5.小虎做除法算式时,把除数看成了,算出的结果是120,这道算式的正确商是 a 90 b 75 c 150 d 125 四 计算乐园。1 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2.计算下面各题 3.解方程 x 4...
第三单元测试卷
总分 150分 一 口语交际 听说 10分 1 听写。请用楷书或行书规范 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分 2 注意听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5分 这段话介绍的是。莆田话可以分为哪两种读法。莆田的语言语音保持着原生态,保持地道的土碴味,成了。3 听一段解说词,回答问题。3分 这里介绍的莆田市的三大名果是。二...
第三单元测试卷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一 8分 孤江篮不招捉邻跳。信单虫球河呼绳居。二 15分 三 10分 可 地 行 当 住 河 他 很雪 主 四 4分 例 红火红红火火。明白安静。开心多少。绿油油。五 12分 六 6分 看绳搭毽子。折书踢古诗。跳纸背积木。七8分 1.鸟窝里只 zh 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