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十三校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

发布 2022-09-25 17:40:28 阅读 1796

阅读部分。一)16分。

1、(1分)旦、净、丑(写出其中一个给1分)

2、(3分)(长状语)极写武戏此次习演的盛况(l分),结合句意表达了张善麟深沉的忧虑(l分):盛况或许仅是昙花一现(l分)

3、(1分)武戏以动作技巧为主,难以承载道德教化的重担。

4、(3分)c5、(3分)表明武戏练功要求极其严格(1分)

且非得下功夫才能练成(1分),间接交待了武戏衰落的原因(1分)。

6、(5分)武戏难以承载道德教化重担而无法靠获奖得资助;武戏太累难排大戏;武戏演员演出机会少,造成武生演员流失;武戏演员练功要求极高,愿吃苦和让孩子吃苦者少,缺少后继者。前3点各1分,最后1点2分。

二)21分。

7、(2分)对比,突出强调现代生活中清净拙朴之地(1分)的可贵(1分)(对象、特点各1分)

8、(2分)c9、(6分)c d(主题理解有误)

10、( 4分)静虚村风止月瞑,幽静自然;作者忘我,村人陶醉;景与人陶然一体,宁静浑然;作者身处其间的平和、沉醉喜爱之情在句中满溢。(景、人、境、情各1分)

11、(4分)《读书》

中有“读书需静心”之意(1分)。取名“静虚”村指村子幽静自然;村民纯朴,与人和乐;更指作者身处其间心态平和,沉静,能更敏锐地感悟自然与思考人生,“静虚”正是读书的条件3分。(命名原因:

村景、村民、作者心境各1分。

与课文联系1分,共4分)

12、(3分)古朴有味(1分)。文章主要描写静虚村远离城市喧嚣,村舍简单,村人厚诚,草木新鲜活泼,清净古朴,作者融入其中,心境淡泊中和。(1分)本文内容特征与语言相一致(1分)

三)6分。13、须臾成五采;尚思为国戍轮台;沾衣欲湿杏花雨;渌水荡漾清猿啼;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颠沛必于是;轻拢慢捻抹复挑;绝胜南陌碾作(成)尘。

四)8分。14、(1分)阴。

巧、(3分)雨霁日出,喜鹊们在喧叫:“太阳出来了!”(1分);微风拂波,波平如镜,鸥鸟在尽情地玩乐(或鸥鸟似乎在亲昵微波)。雨后放晴(1分),前后各1分,须有比拟。

16、(4分)首联写天气,以浮云“议阴晴”统摄全局(1分)。颔联承“阴”,写山雨山风令人心旷神怡,颈联承“晴”,写雨过天晴喜鹊鸥鸟喜悦自在(l分)。尾联描绘乍雨还晴,明净秀丽,呼应诗题“山”(1分)(或者以此总结全诗也可)。

而题为“山行”,全篇未见“行”字,但诗人以行踪带出“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全诗实则紧扣题目(1分)。(分析首联结构作用2分,尾联作用1分,诗题与全诗关系1分)

附简析:王质仰慕苏轼,曾于其文中说“一百年前,有苏子瞻”,“一百年后,有王景文。”其诗俊爽流畅,与苏轼诗风格相似。

这是一首五律,首联写天气,统摄全局。云朵在碧空浮游,本来是常见的景色;作者用“浮云在空碧”描述,也并不出色。然而继之以“来往议阴晴”,就境界全出,精彩百倍。

这十个字要连起来读,连起来讲: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忙些什么呢?忙于“议”,“议”什么呢?

“议”究竟是“阴”还,还是“晴”好,“议”的结果怎么样,没有说,接着便具体描写“山行”的经历、感受。“荷雨洒衣湿,萍风吹袖清”——下起雨来了;“雀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太阳出来了。浮云议论不定,故阴晴也不定。

(宋人诗词中写天气,往往用拟人化手法。)

颔联写“阴”。“荷雨”,一方面写出沿途有荷花,丽色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另一方面雨不很猛,不会给行人带来困难,不影响人的兴致。这雨当然比“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大一些,很大但也很有限。

同时,有荷花的季节,衣服被雨洒湿,反而凉爽些。“苹风”,是从水面浮萍之间飘来的风,说它“吹袖清”,可见风也并不大。雨已湿衣,又加风吹,人的主观感受是“清”而不是寒。

可若没有这风和雨,“山行”者就会感到炎热了。

颈联写“晴”。喜鹊厌湿喜干,又称为“干鹊”,雨过天晴,它就高兴地叫起来了。诗人抓住这一特点,借喜鹊的鸣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既是鹊的喜悦,也是人的喜悦。

荷雨湿衣,带来爽意;继而雨停日出,便没了细雨绵绵的烦人的担心。所以,日出正是作者心中所盼望的事情。下句写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嬉戏的情景。

“波平”,从侧面写了风的柔和。“狎”有亲热的意思,也有玩乐的意思。

尾联写山色。用了拟人化手法,是反用。“山色不言语”,意思当然是:

山色能言语而不言不语。山色经过雨洗,又加上阳光的照耀,其明净秀丽,真令人赏心悦目。“不言语“尚且能”“唤醒三日酲”,那“言语”,更会怎样呢?

此处反面运用拟人化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此处并非说“山行”者喝多了酒,需解酒困,而是夸张地表现“山色”的可爱,可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以“山行”为题,结尾才点“山”,表明人在“山色之中”。全篇未见“行”字,但从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萍风吹袖、雀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

全诗写的兴会淋漓,景美情浓;艺术构思也相当精巧。

五)17分。

17、(4分)选拔、挑选;尽;用檄文晓谕或声讨(发文下令),名作动;技艺、权术。

18、(2分)a19、(2分)b20、

l)(3分)俄罗斯按协议应归还伊犁,可俄有违背协议的言论(或俄违背协议内容,大意),(朝廷)紧急防备边患。(议、主语朝廷、句子大意3分)

2 ) 3分)(刘铭传)丈量田地,清理赋税,(收入)超过过去的数额三十六万多两/或:(收入)比过去增加三十六万多两。(主语刘铭传、溢、有奇)

21、(3分)①上疏建议修筑铁路,有卓识远见;

对台湾土民剿抚结合,维持台湾稳定;

在台湾发展实业促进经济发展。

六)12分。

22、(3分)d23、(2分)循良、寻常。

24、(3分)大量“焉”的使用,音律上形成回环,具有韵味(1分),生动的写出说话者神情变化丰富(1分)

写出村父老对于循良父母官的爱戴怀念(1分)

25、(4分)不矛盾。作者认为不用石碑记名,是因为他认为父老百姓的议论已经对众官吏作出了评价,足以引起现在**的重视;认为尽管这样还是要立碑、题名,是因为要用碑文提醒警示后代的**,让他们对照前人,反思自己。(“不矛盾”1分。

前一问1分,第二问2分,如时间关系不提及或者弄错顶多1分)

作文部分。宋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到画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都只是借题发挥,用以抒发个人的感慨和不平。它的弦外之音,是耐人寻味的。明代郁逢庆《

书画题跋记》

载,钱塘人宋祀云:李唐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用来讥讽当时社会上崇尚艳丽花鸟画的风气。“云里烟村雨里滩”才七个字,就把一幅生动的画景形象地凸现出来。

画面层次分明,很有立体感:上方时云烟缭绕的山村,下方是雨水谤沱的河滩,一静一动,相互衬映。画中景色是朦胧的,但画面是清晰的,山村隐约可辨,滩声仿佛可闻,不给人任何晦涩的感觉。

这幅画是经过艰辛的精神劳动才创造出来的。因此下句说:“看之容易作之难”,俗话说得好:

“看人挑担不吃力,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常人都懂的生活哲理。但常人往往醉心声色犬马,贪图富贵荣华,缺少真正的审美能力,对这种意境高妙的画看不上眼。

诗人写道:“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牡丹,一名富贵花)。意思是如果画牡丹花,施以浓色重彩,定会大受世人欢迎。

这自然是反话。这种反话,既饱含着带泪的幽默,又喷射出忿世的怒火。亦庄亦谐,痛快淋漓。

这种风格,为后世许多题画诗所效法。如明代徐渭《题墨牡丹》

五十八年贫贱身,何曾妄念洛阳春?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就可以明显看出李唐此诗对他的启迪。

本诗理解与发挥开去:.1、看与作、艺术创作的甘苦等。

2、坚持(艺术)理想与随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画家迎合时人很难攀上艺术高峰。(李唐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而不随俗,晚年更创,“大斧劈”般的笔法,影响深远。)

3、所谓时人:附庸风雅与知音与伯乐,艺术的标准等;借题发挥,时人富贵势利,世俗观念。

4、雅与俗:题画诗表达了文人意趣,作画为自赏,为知音,绝非为世俗赞誉,雅本不是大众化的东西,崇雅贬俗。

5、美与时尚:美是永恒的,时尚流行是一时的。

6、现代文一中武戏不入时人眼而日渐衰落,由武戏而来的成龙等人己成国际巨星,追捧者粉丝,艺术是否需要加以创新渗透而生发出新的力量。

六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

2011届六校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试卷 11月 语文学科。一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晦朔 荟萃泥古 匿藏婉辞 绾起。b.箪食 掸子付讫 迄今厮杀 撕打。c.通缉 作揖训诂 估计谄佞 陷阱。d.裨将 稗史绰号 泥淖藐视 邈远。2.下面语...

湖北省八校2019届第二次联考

湖北省八校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试题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等于。a 180 b 90 c 72 d 10 2 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共...

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面对这样的散文语言的历史发展,我们又如何能再以属于古代的抑扬顿挫 整齐回环的语音层面 美来对之加以 引导 呢?强调传统之不能割裂固然重要,强调不能陷入传统而迷失方向更为重要。建构丰富多彩的具有拨动读者心弦之深层力量的情感旋律,将是当代散文语言的发展方向。节选自徐艳 试论散文语言情感表现层面的 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