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发布 2022-09-18 01:33:28 阅读 2778

管理系《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数:56学时。

学分:3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本科)

一、课程教学目标。

旅游地理是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新兴的边缘学科,其主要研究的问题有:旅游资源特点、成因及空间分布规律、中国旅游区划及中国各省旅游景点。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旅游地理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从而为系统、全面地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在课程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手段,强调客观现象概述与原理论述相结合,注重对现象原理的揭示和理解;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强调知识和理论在旅游经营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意义。

三、 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时为56。在教学内容处理上,要注重与《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文化》等课程之间的分工与衔接关系。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

在教学手段上除传统教具外,还采用了网络教学、多**教学等手段与形式。

四、教学学时分配数。

五、大纲内容。

绪论。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及发展历史。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

授课时数:2节。

教学纲要:一、 旅游地理的概念。

二、 旅游地理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1. 旅游资源的成因及特点。

2.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规律。

3. 中国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三、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1. 自然地理背景。

1) 概述。

2) 差异性与丰富性。

3) 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

4) 吸引力的地区差异。

2. 文化地理背景。

1) 概述。

2) 差异性与丰富性。

3) 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

四、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及空间行为。

1. 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1)基本层次。

2)提高层次。

3)专门层次。

2.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1)行为分类及特征。

2)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思考题:1.为什么游客在面对同质文化与异质文化时会表现出两难心理?

2.旅游地的可替代型给我们以哪些启示?

3. 试阐述旅游地理的发展历史。

第一章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自然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旅游价值,并分析主要自然旅游类型的成因。

教学重点:主要自然旅游资源类型的旅游价值。

教学难点:主要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

教学用具:多**电脑。

授课时数:8节。

教学纲要:第一节自然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第二节中国旅游地理区位环境的评价。

第三节中国的地貌及其旅游价值。

一、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二、各类地貌的旅游价值。

三、我国的山岳旅游资源。

四、我国名山的分类。

第四节中国的水资源与旅游。

一、水域与旅游。

二、水系与江河景观。

三、各类湖泊及其景观。

四、泉及矿泉旅游资源。

五、瀑布旅游资源。

第五节中国海岸带旅游资源。

一、海岸带及其旅游。

二、我国发展海岸带旅游的优越条件。

三、我国主要海滨旅游资源。

第六节中国的气候旅游资源。

一、气候、天气与旅游。

二、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三、我国的气候旅游资源。

第七节中国的动植物资源及旅游。

一、动植物资源与旅游。

二、我国的植物资源。

三、我国的动物资源。

第八节自然保护区与旅游。

一、自然保护区及其建立。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类型。

第九节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

一、我国的风景名胜区。

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保护。

三、《世界遗产名录》

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

1. 分析冰川地区开展旅游的前景。

2.举例分析水体在旅游构景中的作用。

3.试分析我国南北海滨旅游资源异同。

4. 请综述气象气候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其旅游景观。

教学重点:我国古建筑的旅游价值典型古墓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内容等。

教学难点:园林的美学特征。

教学用具:多**电脑。

授课时数:10节。

教学纲要:第一节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第二节我国的古城与城市旅游资源。

一、城与都城的发展。

二、古代都城的建设。

三、现代城市建设与旅游。

第三节我国的古代园林资源。

一、古代园林发展史。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三、古代园林建筑的小品。

四、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

五、园林与旅游。

第四节万里长城与旅游。

一、历史上的古长城。

二、长城的游览地段。

第五节丝绸之路与旅游。

一、陆上丝绸之路。

二、陆上丝绸之路的旅游资源。

三、海上丝绸之路。

第六节古代水利工程与旅游。

一、京杭大运河。

二、都江堰。

三、灵渠。四、坎儿井。

第七节我国的古代墓葬及旅游价值。

一、我国墓葬的演变。

二、我国古代墓葬遗存。

三、开发古代墓葬的旅游价值。

第八节我国的宗教旅游资源。

一、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

二、我国佛教建筑及艺术遗存。

三、开发宗教旅游。

第九节我国古文化遗存旅游资源。

第十节革命纪念地及红色旅游。

第十一节我国的民族和民俗旅游资源。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风土民情和民俗旅游。

三、少数民族风情。

第十二节博物馆建设与旅游。

第十三节中国的膳食和特种工艺品资源。

一、中国膳食和烹饪技艺。

二、特种工艺品资源。

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

1. 对比分析江南古典园林和北方古典园林的特点?举例分析中西方园林的区别。

2. 分析我国悬棺的分布及现有旅游开发现状。

3. 民俗旅游开发存在哪些误区?

第三章交通与旅游。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与交通的关系交通理论在旅游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旅游线路理论的发展。

教学难点:旅游线路。

教学用具:多**电脑。

授课时数:2节。

教学纲要:第一节交通的发展与旅游大众化。

第二节我国的交通运输与旅游业。

一、铁路运输及主要干线。

二、水上运输。

三、公路运输。

四、航空运输。

第三节旅游线路。

本章小结。第四章旅游地理区划。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地理区划的概念、原因、理论

教学重点:旅游地理区划理论的发展。

教学难点:无。

教学用具:多**电脑。

授课时数:2节。

一、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

二、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本章小结。第五章京津冀旅游区。

第一节京、津、冀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一、地形。二、江河水系。

三、气候与旅游。

四、经济与交通。

第二节北京市及其旅游资源。

一、北京的历史沿革。

二、北京的古都建筑及名胜。

三、北京的古代园林。

四、人民的新首都。

第三节天津旅游区。

第四节清东陵和清西陵。

第五节秦皇岛旅游区。

第六节承德旅游区。

一、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自然环境。

二、营建避暑山庄的历史背景。

三、避暑山庄的建筑风格。

四、外八庙的营造。

本章小结。第六章东北旅游区。

第一节东北旅游区的地理环境。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盆地形势。

二、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

三、广阔的森林、草原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四、稠密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东北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

一、山地风景资源。

二、火山地貌景观。

三、海滨风景资源。

四、游览城市。

本章小结。第七章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第一节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环境。

一、地貌与气候。

二、河流水系。

第二节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历史和经济状况。

第三节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一、山岳风景资源。

二、古代文化遗址遗迹及古墓葬。

三、石窟艺术遗存。

四、寺观、名祠和古塔。

五、其他古代建筑遗存。

六、名城胜迹。

本章小结。第八章西北、内蒙古旅游区。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概貌。

二、大陆性干旱气候。

第二节区内主要旅游资源。

一、沙漠及风成地貌景观。

二、草原风情旅游资源。

三、石窟艺术。

四、寺观古塔。

五、古城遗址遗迹。

六、古墓。七、主要游览城市。

本章小结。第九章长江中下游旅游区。

第一节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概况。

一、长江中游平原。

二、长江下游及三角洲平原。

三、江南丘陵和浙皖丘陵。

四、黄淮平原和淮南山地。

五、**带季风气候。

六、发达的经济。

第二节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旅游资源。

一、名山风景旅游资源。

二、历史古迹。

三、主要城市及旅游区。

本章小结。第十章华南旅游区。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一、破碎的低山丘陵。

二、大陆岛和珊瑚岛。

三、丰富的水资源。

四、高温多雨的热带、**带季风气候。

第二节经济地理概况。

一、人口、民族和侨乡。

二、历史发展。

三、经济状况。

第三节区内主要旅游资源。

一、热带性森林景观。

二、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

三、秀丽的岩溶地貌景观。

四、旖旎的海滨风光。

五、壮丽的山湖风景。

六、进行革命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七、其他。八、主要城市及游览区。

九、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本章小结。第十一章西南旅游区。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一、四川盆地。

二、云贵高原。

三、横断山脉地区。

第二节西南旅游区的旅游胜迹。

一、天然动植物园。

二、山地峡谷风景区。

三、奇异的岩溶地貌景观。

四、瀑布与温泉旅游区。

五、滇池与西山、苍山与洱海风景区。

六、主要游览城市。

本章小结。第十二章青藏旅游区。

第一节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

一、广阔的高原地貌。

二、众多的河湖及泉。

三、高寒的高原气候。

第二节青藏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一、丰富的登山探险旅游资源。

二、独特的宗教旅游资源。

三、游览城市。

本章小结。六、课程有关说明。

该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充分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规,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改革精神,符合时代要求,突出体现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转变。制订该大纲时我们充分借鉴和参考优秀课程大纲的编写规范和格式,并紧密结合新时代旅游学的特点。

该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处于专业性理论奠基课程,对于其他专业课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考核形式:1.该课程为考试课,考核形式采用期末理论考核为主、平时作业、调研报告为辅。

2.成绩评定方式。

期末理论考核采用闭卷形式,平时作业以案例分析报告和习题作业为依据,期末理论考核占总成绩70%,平时作业占10%,调研报告占20%。

七、主要教学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拟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讨论、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为辅。教学手段采用多**等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八、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建议教材。

推荐教材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作者:庞规荃。

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 2023年6月。

2、参考资料:

新编中国旅游地理》 刘振礼王兵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10

中国旅游资源》 石高俊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11

中国旅游地理》 庞规全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10

制订:旅游管理教研室。

执笔人:王建平

2023年 6月9 日。

审核人。年月日。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 适用学时 62 62 22 课程类型 理论 制定日期 2012年04月08日。制订人员 刘德正。推荐教材 中国旅游地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陈锡畴王雁。一 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和 大旅游 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参照该职业领域对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中国旅游地理大纲

旅游地理 教学大纲。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所用教材为庞规荃编著的 中国旅游地理 旅游教育出版社 本课程以中国特定地域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环境 特点 分布及其开发利用和发展规律,阐述了旅游活动与我国旅游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旅游地理课内学时为5...

中国旅游地理

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也是激发人类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文化要素是文化地理环境的标志性要素。文化地理环境空间差异表现为文化景观特征随地面距离延伸所发生的变化 文化地理环境的 差异 一级差异 文化圈二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