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geography of tourism)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新兴学科。
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旅游活动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娱乐性和参与性的旅游活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旅游与娱乐休闲活动的内容越来越接近。因此,在中国通常称为“旅游地理学”,而在国际上也就有不同的称呼。如:
英国部分学者称之为“休闲和旅游地理学”(geography of recreation and tourism);加拿大有些学者称之为“游憩地理学”(recreation geography);有的称之为“闲暇地理学”(leisure geography);俄罗斯学者则称之为“休憩与旅游地理学等,此外还有“娱乐地理学”等不同名称,而在汉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常称为“观光地理学”。其实,它们之间既有相当多的共同之处,也有一定差异,因为“消闲”、“娱乐”等的范畴大于“旅游”。但是,迄今对它们之间的界定尚无公认的看法。
旅游地理学与旅游地理有明显的差别,即:
旅游地理学偏重于旅游地理理论的研究和阐述,文体以分析论述为主;
旅游地理则是在旅游地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某一特定区域内旅游事实的记述和分析,文体以叙述说明为主;
从旅游院校的培养目标考虑,学生更需要旅游地理方面的知识。当然,不能脱离旅游地理学基础理论的指导。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它对于地表的一切现象均要回答三个问题,即:这是什么?
在**?为什么在那里?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旅游,它是地球表面的一种人文现象,一种为了消闲、娱乐等目的,从一地到另一地,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原地的移动线路闭合的人口流动现象,并且这种流动对所涉及的区域产生了广泛的深远的影响。
对此现象,地理学,具体说是旅游地理学,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有:何处以及为什么会成为旅游客源地或旅游接待地?是哪些因素决定着旅游客流的方向和强度?
一个地区如何根据其旅游资源及旅游客源条件提升其旅游业的竞争力?旅游现象将对旅游客源地和旅游接待地产生何种影响?等等。
旅游地理学的任务便是对上述问题给予理性的回答。概括而言,即要深入阐述旅游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关系。
一般认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旅游客源研究。
包括旅游者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及旅游需求**等。
2.旅游资源的研究。
包括旅游资源的概念、范畴、分类、各类旅游资源产生的条件、特征和分布规律、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等。
3.旅游规划开发研究。
包括旅游规划开发、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交通和旅游路线设计等。
4.旅游影响研究。
包括旅游业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等。
5.旅游区划研究。
包括旅游区划的理论依据和区划方案等。
6.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
包括旅游信息的收集和传播,旅游地图的特点、种类、功能和旅游地图的编绘等。
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前三个方面,即“旅游客源研究”、“旅游资源研究”和“旅游规划开发研究”。
至于旅游区划,由于学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区划方案,迄今尚无共识。同时,因为旅游行为多数情况下是按特定旅游目的组成的不同线性路线进行,除在国际旅游中因签证问题而受到国界限制之外,在同一国家之内与区划的关联度很小,所以旅游区划对于现实的作用并不显着。但是,目前我国旅游业的规划和管理却又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所以多数《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包含了旅游区划的内容。
本教材的前身,2023年出版的《旅游地理》,也有这方面的内容,其中甚至包括外国旅游地理篇,而且占了很大比重。后来从多数院校并不讲授外国旅游状况的实际,便将外国部分删除,更名为《中国旅游地理》,于2023年出版。而后,主要考虑旅游区划对本教材使用者的作用不大,索性将旅游区划内容完全删除,再更名为《新编中国旅游地理》,于2023年出版。
这期间,使用此书的教师反馈说,还是以有旅游区划内容为好,以便把握我国各旅游区的特点与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因此,在此次改版时,我们又撰写了中国旅游区划一章。但是,只进行了第一层次区划,而且对每个旅游区仅做扼要介绍。
经过了一个有——删减——无——有的过程,呈螺旋式变化。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增增删删。许多事务不都是呈螺旋式发展的吗?
三、旅游地理学的性质。
旅游地理学是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新兴学科。一般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游地理学是由这三者的交叉点生长出来的综合性部门学科。
它所涉及的决不局限于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而是同多种与旅游有关的学科都有密切联系,例如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民族学、地质学、考古学、生物学、气象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医学、文学艺术,以及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知识等。所以旅游地理学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旅游地理学能够直接服务于旅游业,深入掌握和正确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可以有力地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旅游地理学以及旅游地理,是新兴的边缘学科,以实用性为显着特点。
目前旅游地理学中的许多问题尚有争议,有待于加强研究,这和整个旅游科学一样,所以旅游地理学又是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学科。
四、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旅游地理学是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学科。但是,旅游行为乃至旅游行业的出现,却并非是从现代才开始的。它们甚至可以上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即以中国古代文献而言,早在《易经·系辞》中即出现了“地理”一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郑风·溱洧》中曾对殷商至西周时期的民间游乐活动有生动的描述:“溱与洧,方涣涣兮……洧之外,洵且乐。
”《论语·雍也》记载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情况,观礼,观风,游览名山大川,还总结出高山与流水的不同美学效果:“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君子比德于山水”。《山海经》记载了各地的山川形势,指出山有“游乐之山”和“游戏之山”的差别。《穆天子传》和《列子·周穆王》记述了周穆王西游时沿途所见及其会见西王母的情景,其中还描写了“化人”(亦称“幻人”,即杂技艺人)的吐火、跳十二丸。
汉代的《史记》中反映了司马迁在两次游历和政治活动中,对自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以至川滇等地的山川形势、历史古迹、风情物产的考察所得。三国时康泰《扶南传》记述了他和朱应出使南洋的经历和所了解的百余国的情况。东晋法显和唐代玄奘根据他们前往南亚、西域和印度诸国经历而写的《佛国记》与《大唐西域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关地区的资料。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了中国重要江河及其沿岸地形和风物。元代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提供了西域的历史、地理和风物资料。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明代马欢《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等叙述了南洋、南亚、东南亚许多国家的见闻。
明末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不仅对许多著名山川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尤其对岩溶地貌的考察和研究被公认为世界在这方面研究的鼻祖。在地图编绘方面中国也有悠久的历史。马王堆出土的前汉地图即具有较高的水平,晋代司空裴秀总结出了“绘图六体”,唐代已经出现了长安风景名胜导游图,到宋代京城导游图已经相当普遍,清代更出现了城市导游图册。
古人也早已注意到旅游的经济效益,范仲淹任杭州太守时,曾利用兴办游乐业以解决江浙一带的饥荒问题,并认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现代旅游地理学专着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中国学者便发表了关于风景的文章。2023年第23届国际地理大会上成立了旅游地理专业组。
旅游地理在中国的发展以2023年中国科学院成立旅游地理组(“组”而非“室”,这说明其在地理研究所的地位尚不足以与其它地理学科分支并驾齐驱)为明显标志。它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现实的需要使得不仅原来从事地学研究的专家投入这一工作,而且许多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也都纷纷致力于此,以至可以说,旅游地理学成为一个时期以来最热门的学科之一。
许多学科的仁人志士已从事了大量有关工作,特别是在旅游规划开发和旅游地理学教学方面。有关旅游地理学的**在报刊上所占比重相当大,其中以有关旅游开发的文章数量最多。至今已出版了多部专着和译着。
所有有关院校都开设了旅游地理课程,还培养出了旅游地理学和旅游规划的硕士和博士。
中国旅游地理
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也是激发人类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文化要素是文化地理环境的标志性要素。文化地理环境空间差异表现为文化景观特征随地面距离延伸所发生的变化 文化地理环境的 差异 一级差异 文化圈二级差...
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 单元检测试。西北旅游区 一 填空题 每空2分,共18分 1.新疆的地形可以概括为 三山夹两盆 即北面为山地,中间为天山山地,南面为昆仑山及阿尔金山,天山与北面的山地间为。盆地,天山与昆仑山及阿尔金山之间夹有塔里木盆地。2.新疆南部的沙漠是我国第一大沙漠,面积32万平方公里。3.公元前1...
中国旅游地理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地理。本章讲三个内容 1 关于旅游活动。2 关于旅游业。3 关于旅游地理。第一节关于旅游活动。现代旅游活动风行全球。旅游主要是休闲。所谓旅游,一般是指旅游者选择某一地点 地区或国家所进行的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 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的综合性活动。如度假 观光 娱乐 休养和探险等。旅游是休闲...